建湖高作:讓留守兒童不再孤獨
作者:季金龍 羅海峰 發布時間:2016-12-26 瀏覽次數:2688
12月2日下午,江蘇省建湖縣人民法院高作法庭的法官爸爸、法官媽媽來到高作某小學,為那里的28名留守兒童送去了新書包、書本以及衣服等學習和生活用品,并同孩子們一起玩起了游戲。
該校校長徐某不無感慨地說:“留守兒童的成長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努力,高作法庭的法官們每年都堅持來傳遞快樂和溫情給孩子們,同時敦促他們的學習,使他們不再感覺孤獨,健康快樂地茁壯成長。”
無人問津 愛心媽媽伸援手
說起高作法庭與該學校的結緣,還得從幾年前的一起案件說起。
2008年4月的一天,王某和劉某來到法庭要求離婚,卻均不愿婚生子王某某隨自己生活。
無奈判決王某某隨原告劉某生活后,法庭卻始終沒有放下心中的擔子。很快,庭長管維文對王某某進行了回訪,卻發現劉某因家庭苦難且已再婚,對小王不聞不問,父親更是早已去了外地打工。小王跟隨祖母一起租住在一間車庫里生活,而父母均不愿給付小孩撫養費,祖孫二人生活異常艱難。見此情形,管庭長立即召開庭務會,提出對小王結對幫扶,得到了全庭人員的一致認可。就這樣,小王的學習生活費用由法庭定期支付,每年春節前夕,還為小王添置新衣服。同時,主動與其學校的老師溝通,一發現其有思想上的波動便及時與其溝通交流。為此,小王一直稱管庭長為“法官媽媽”。
在一封給法官媽媽的信中,小王這樣寫道“法官媽媽,是你的出現給我這個冰冷的世界里帶來了一輪暖陽。我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認真學習,將來回報您和這個重新溫暖的社會。”
預防在先 “模擬法庭”成常態
“現在開庭!”2016年5月23日下午,隨著一聲清脆的法槌聲,在江蘇省建湖縣高作某小學內,一場特別的庭審正在進行。該案的審判人員及原、被告等都由小學生擔任,“模擬法庭”像模像樣。
模擬庭審后,法官向師生們講解了法徽、法袍、法槌等的寓意,法院審判法庭的組成及職能作用等知識,教育廣大青少年要遵紀守法,遠離違法犯罪,保護自己,健康成長。
在當天的活動中,法官們還精心挑選了一批典型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例,為全體師生講授了一堂精彩的法律課,并向孩子們發放了預防青少年犯罪宣傳資料,現場解答了孩子們的法律咨詢。
建湖法院曾就未成年犯罪案件做過調研,其中農村未成年犯明顯高于城鎮,尤其是單親家庭和留守未成年人居多;未成年犯文化程度低,初中以下文化占到78%。究其原因最直接的便是家庭監管和教育的缺失。
為增強農村留守兒童的法律意識,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發生,該院高作法庭的法官們每年都利用審判工作之暇,定期開展“法潤校園”活動,此舉也受到了轄區內學校師生的熱烈歡迎。
隨時回訪 小小卡片大作用
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和親人的關愛,留守兒童的性格很容易從內向、孤僻變得自私、任性、暴躁,有的孩子初中都未畢業就輟學流入社會,在外界的誘導下最終走上犯罪道路。
時時的教育引導很重要,但法官的精力畢竟有限,“法潤校園”的活動也并不一定有長效之功,為了能及時溝通,了解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情況,高作法庭與轄區內所有學校建立了聯系卡,以更好的保護留守兒童,防止其成為問題少年。
朱某與周某離婚糾紛一案,法院判決朱小某隨朱某生活,但朱某離婚后便去了外地打工,朱小某隨爺爺生活。2013年4月,法官通過聯系卡了解到朱小某學習成績下降而且經常與校外不良少年接觸,便隨即聯系了朱某與周某,通過批評教育使雙方認識到子女教育的重要性。
最終,朱某為方便照料朱小某隨即回到了建湖工作,周某也積極行使其探望權,經常探望照料朱小某。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近幾年留守兒童的各種問題集中爆發出來,高作法庭從預防著眼,在細節發力,增加了群眾的'獲得感',提升了司法公信。”該院黨組書記、院長楊越華對高作法庭關愛留守兒童的工作表示充分地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