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喝酒
作者:李宏林 發(fā)布時間:2008-04-18 瀏覽次數(shù):1737
我很羨慕酒量大的人,但我自己卻天生不勝酒力。記得二十多年前,我隨一位老領導下鄉(xiāng),午鈑時,因擔心老領導喝醉,遂與同行的小儲(如今已是老儲了)各為老領導代飲了一小杯,結果,我與小儲竟昏睡了兩個多小時。然而,也不知是何緣故,好多人總認為身材魁梧、性格外向的人定能喝酒。于是,在許多場合,我就成了人們勸酒的對象。這可害苦了我!
盡管如此,我對酒除了“畏”之外,更多的還是“敬”。
初讀白居易的《問劉十九》,不由讓我想起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曲塘小鎮(zhèn)。在門前放一張方凳權作酒桌,一碟小菜、一壺老酒,自斟自飲,貽然自樂。這是何等一種富有詩情畫意的生活!作為鄉(xiāng)下孩子的我,每當看到這一場景,都不由得羨慕不已。當時我想,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過上這種生活,那么,離共產(chǎn)主義社會也就不遠了。
而且,在我的印象里,中國歷代的文人墨客,大多好酒。從“對酒當歌”的曹操,到“斗酒詩百篇”的李白,再到自號“醉翁”的歐陽修和“把酒問青天”的蘇軾,無一例外。就連身為大家閨秀的李清照,竟然也是一位酒場中人。 “夜來沈醉卸妝遲”、 “濃睡不消殘酒”、“酒闌歌罷玉尊空”、“東籬把酒黃昏后”,她的這些詞句,足以說明一切。是因為有才華才喜歡喝酒,還是因為喜歡喝酒才激發(fā)了他們的創(chuàng)作靈感,熟為因,熟為果,我至今未能弄清。但可以說,如果沒有酒,就少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然而,酒卻是一面雙刃劍。夷狄造酒,獻給大禹,禹“飲而甘之”;但后來,禹卻不再喝酒,并疏遠了夷狄。大概,作為圣賢的禹,已發(fā)現(xiàn)了酒的雙刃劍特征。遠的不談,光說現(xiàn)在,有關酒的負面新聞,可謂不絕于耳。有的人因為逞能或為了應酬,過量飲酒,結果,丑態(tài)百出,甚至有人當場“犧牲”于酒桌前,實在令人嘆息。
相傳,古人在發(fā)明酒的時候,融入了三個人的血,這三個人中一個是書生、一個是武士,還有一個是白癡。所以,酒也具備這三個人的性格特點。想想也是,喝酒之初,彬彬有禮,儼然一介書生;酒過三巡后,胡吹亂侃,斗志高昂,武士的血已在身上涌動;再喝下去,邏輯混亂,不省人事,這時,即使把你送到培智學校,你也絕對算不上高材生。這正是我喝酒時的寫照。
其實,酒只是一種沒有思維的物,并無正邪之分,關鍵在于我們這些喝酒的人如何把握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