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智能科技為社會提供了巨大的便利,但是在很多老年人眼中卻是遙不可及,甚至很多老年人在紛繁復雜的電話推銷中成為了“圍獵”對象。近日,虎丘法院速裁庭快速調解一起因老年人手機誤開通流量而引發的電信服務合同糾紛。

老年機話費無端消失

“老人家用的老年機,也不需要使用流量,哪里需要一個月40G的流量!”吳先生在庭上很是氣憤。原來,為了聯系方便,吳先生將自己的手機號給自己父親使用。2020年11月初,吳先生的父親剛繳納完100元話費,運營商卻立馬提醒其手機再次欠費。焦急之下,吳先生的父親讓吳先生向運營商詢問。

經查詢后得知,吳先生的號碼在2020年10月被扣流量費用49.9元,2020年11月被扣流量費用99。可這個號碼一直用在老人機上,從未使用過流量,也根本不需要開通40G包月流量。吳先生在與運營商多次協商不成后,無奈之下訴至虎丘法院。

電話推銷存誘導之嫌

“您好,我是運營商的服務代表,給您來電是為了回饋老客戶,就是從下個月開始您可以每月多用40G了,這個原價是99元,現價是49.9元……”一段錄音讓老年機流量扣費的原因浮出水面。

吳先生稱:“運營商根本就是電信欺詐,我父親從頭到尾根本沒有明確同意開通業務,而且老人家說的是蘇州方言,客服可能都聽不懂我父親在說什么。”

在受理本案后,承辦法官耐心的做釋法明理工作,并隨即組織雙方進行溝通,在法理和情理之中,雙方達成賠償協議,被告運營商當庭將賠償款給原告,原告吳先生也當庭撤訴。

法官說法:如果說互聯網是個魚龍混雜的流量池,那么辨識能力較低的老年人無疑是這個流量池中的初級玩家。“數字鴻溝”是互聯網與老齡化并行時代社會面臨的新課題,老年人作為社會群體的一部分,不應當被邊緣化,更不應當被“收割”。在本案中,運營商有義務提供真實、準確的服務信息,消費者亦享有知悉其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面對老年人群體時,運營商更應當充分的釋明合同權利義務,不能“迷糊”開通業務,更不能未經明確同意擅自扣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