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聽眾
作者:曹猛 發布時間:2008-03-31 瀏覽次數:1535
自打父親走后,母親很是孤獨。我們想方設法地陪伴她老人家,卻無法驅走她心中深重的寂寞。我知道,那是因為我的父親。
先前,白天總是忙于辦案,晚上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飯,是一天中最快樂的時光。輕松愉快之中,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等母親做完家務,時間就不早了,我便常常鉆進那間屬于自己的“領地”里,獨自漫游在書的海洋里。偶爾看不見去書時,會聽到父母在隔壁絮絮叨叨地拉著家常,父親會不時地插上幾句,兩人有說有笑,日子似乎過得平平淡淡。那時,我還不能體會像他們這種相儒以沫的平實生活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我常被書中描繪的浪漫的愛情故事所感動,以為那才是真正的愛情。直到病魔無情地帶走了父親,沒有了老伴的母親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我才意識到曾經擁有的家庭幸福是多么的珍貴。
父親剛去世時,我清理了手中的案件,請了半個月的假,寸步不離母親左右。一家人很少說話,巨大的悲痛彌漫在家中的每一寸空間里。母親不言不語,只是不停地干活。我們想了許多安慰她的話,可未及開口,自己先已淚流滿面。假期結束,得上班了,臨出門,母親開了口,她告訴我不要擔心,她能撐得住,還叮囑我路上慢點兒騎車。聽著母親的話,我心里難受極了。其實,此時最需要安慰的人是母親,可是她卻把悲傷藏進了心里。那一刻,我忽然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好女兒,竟然不知道該對母親說什么好。
始后,我變得十分戀家,外邊的各種應酬,能推的則推,能不去的盡量不去。以前常因加班兩三天不回家。可自從父親走后,家仿佛有一種巨大的魔力,時刻吸引著我,不管刮風還是下雨,我總會準時回家。我知道那是因為深深的牽掛。母親也習慣了在我回家必經的小河邊等我。到家后,她一邊忙不迭地端上熱氣騰騰的飯菜,一邊向我嘮叨著白天的見聞。其實能有什么事呢,白天母親一人在家,除去侍弄那個曾被父親戲稱為庭院經濟的菜園,她很少出門,偶爾鄰居來家串串門,但大家似乎都忙,串門的機會很少。
母親一個人在家自然是寂寞的。回到家里,我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聽母親說話,每當目光接觸到母親溫柔的眼睛時,我就想到父親以前說過的話:學會做一名聽眾,這是做人的藝術。于是,我償試著做母親的忠實聽眾。以前父母也經常嘮叨,但那時我常常只顧及自己,心情不好時還會對他們的嘮叨表現得很不耐煩,現在想聽父親的嘮叨,可他已經永遠不能再開口了。我懷著極大的耐心和熱情,聽母親講一些陳芝麻爛谷子之類的家務事,雖然瑣碎、零亂,但聽來親切、溫暖。偶爾我也給母親講單位的事,但多數是聽母親講,我微笑著聽。母親似乎也樂此不疲,她不厭其煩地向我講述她年輕時的經歷,講我童年的一些趣事,講我的兩個哥哥、一個姐姐都因家里窮未能養大,我是她和父親的第四個孩子,生我時,父親高興得像個孩子似的模樣她至今還清晰地記得。母親說這些話時,自然而然地就沉入了對往昔的回憶,那神情里流露的溫柔與幸福讓我感到一陣陣的心痛。
在母親的嘮叨中,在我耐心的傾聽中,我發現母親慢慢地變得又愛說話了,性格也開朗起來,心情和身體也好多了。
也許,你還沒有意識到傾聽在生活中有多么重要。我想說的是,趁你還能為自己最親愛的人做點事情的時候,不妨努力去做。當他們需要你時,不要吝嗇,耐下心來聽聽他們心底的聲音,有些什么想法,這樣做不會需要很多時間。
其實,他們需要的并不多,有時僅僅是一名聽眾而已。那就不妨做一名聽眾,讓他們在娓娓的細訴中使內心的不快或委屈得到宣泄,讓精神上的巨大壓力通過宣泄得到緩解,讓身心變得舒暢與安寧。看到他們因宣泄而綻放笑容的臉,你不覺得這也是一種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