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蘇州訊:在就業壓力空前強大的今天,高薪招聘的廣告無論對誰都有很大的吸引力。于是就有人看準了求職者的心態,精心設計了招聘陷阱,讓你跌入失業又失財的圈套。近日,兩個苦心經營招聘詐騙的80后男生被虎丘法院分別判處拘役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及拘役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不等的刑罰。

受騙反成騙人者

蘆某出生在一個鄉村,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對自己的生活水平有著比較高的要求,于是2004年,剛滿20歲的他只身一人跑去外地打工了。20072月,在輾轉于山東浙江之后,蘆某來到上海這個國際大都市,決心一展拳腳。因為急于求成蘆某不愿放過任何一個工作機會,一個月后,他愣是給在路邊張貼應聘小廣告的主們騙了2000多元的“保證金”。蘆某發現上當受騙后,氣不打從一處來,當即就跑去討說法,沒想當到他去找人理論的時候,對方竟然提出要他一起加入。這樣的結果完全是蘆某沒有想到的,雖然他不屑于干這樣的活,但是看著這行來錢那么快,心里那點“80后”的小資情緒很快就戰勝了良知,就這樣蘆某找到了一份“工作”,開始幫人張貼招聘小廣告,騙人錢財。在上海的那段日子,蘆某就和同事劉某、李某漸漸熟識起來。同為貼廣告的他們,看著別人每次分錢都只給自己一個零頭,心里越發的不平衡。于是工作閑暇時,他們開始商量著要自己單干。一番商量后,他們三人開始暗中學習設置招聘陷阱的方法,畢竟這種事情沒有大的技術含量,需要的只是膽量和泯滅的道德和良知,沒過多久從分工到收取保證金到最后分錢,一切他們就已經了如指掌,出去單干,對他們而言基本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環環相扣騙錢財

沒過多久,蘆某他們等待的那個“東風”就出現了。20076月間,劉某的朋友從蘇州打電話給他們,建議他們去蘇州“發展”。蘆某三人一商議,覺得上海做這行太多,去蘇州發展空間比較大,同時也可以擺脫現在的公司,便同意了。不過由于李某家中有事蘆某和劉某便先行去了蘇州。為了讓應聘者對他們產生信任感,他們一到蘇州,就由劉某和他的朋友吳某在高檔小區內租用一套公寓房改造成辦公室。并在內部分配好了招聘時的角色扮演,蘆某假扮公司的人事部的助理主要負責給應聘者“面試”,劉某假扮人事招聘的經理主要負責收取保證金出面大場合,吳某假扮人事部的培訓人員主要負責給通過面試的應聘者“崗前培訓”。隨后劉某和吳某還去外面私刻了一個含有錯字的公章并購買了一本收據本,于是,三個“80后”的男生開始了他們唱的一臺戲。根據他們對市場的前期調研,發現網絡上發布招聘信息的不僅影響面廣,而且不容易引人懷疑,于是劉某和吳某變在前程無憂,智聯招聘等知名度比較的求職網站,發布了上海貝雷酒吧,招聘男女公關,業務助理的消息。廣告一經發布,很快就有很多的應聘者找上了門來。為了讓人信服,蘆某假冒招聘的面試官,給每個來應聘的人員都進行了提問式面試。當然按照他們的計劃,他們的目的主要是應聘者支付的一筆“保證金”,所以,蘆某在給應聘者來面試都給他們解釋了一下,如果要在公司工作就需要向人事經理劉某交納一筆600元的保證金主要是為了服裝培訓之類的費用,在完成培訓后會返還一部分,等通過兩個月的考驗期后會全部返還。如果有人對此表示異議,那么結果自然是面試不合格。于是,有一部分人還真信了招聘“保證金”一說,畢竟眼前的公司人事處有模有樣,公司人事關系比較“規范”,招聘程序又“正規”。為了每一個繳納了“保證金”的應聘者相信他們遇到的不是騙子,蘆某他們在收取“保證金”后沒有就此中斷和他們的聯系,用他們的話來說,他們是想拖延事情敗露的時間,多騙幾個人。于是他們就給那些應聘者安排兩次“崗前培訓”。這時,吳某就出場了,他會約應聘者到不同的地方,通常以網吧為多,進行所謂的培訓,主要就是口頭介紹一下酒吧上班注意須知,同時每次培訓完畢都會返還應聘者50元的保證金,以完成先前對他們的部分承諾讓他們產生信任。有辦公地點、有經理、有公章、有收據、有面試、有培訓,這一系列的程序幾乎和真的公司招聘沒啥兩樣了,所以大批從網上慕名而來的應聘者,根本就沒想到這樣的招聘只是一個騙局,一頭載了下去。半個月后,李某也從老家回來加入了他們的隊伍,為了尋找更多的應聘者,李某還從外面弄來了一張上海貝雷娛樂有限公司的假營業執照,順利的在中華英才網上發布了招聘信息。于是來面試的人越來越多,根據蘆某的回憶,當時每天來面試的人差不多要十多個,2個月后,大概先后有500多人到他們“公司”來求職,只是其中只有30來個人是最終繳納了保證金的。這些“上鉤”的應聘者中還有幾個是自身經濟條件還不錯的,遇到這樣“大魚”,他們會在“崗前培訓”時透露一些“潛規則”,告訴他們如果要在那么多應聘者中脫穎而出,最好是送紅包給他們的人事經理劉某。因為求職心切,又對“潛規則”深信不疑,應聘者中甚至有人封了660元的紅包“賄賂”劉經理。只是無論是給了紅包的還是沒給紅包的,所有的應聘者最后得到的都是一個結果,回家等公司安排上崗。

貪財露馬腳少年成囚犯

按照蘆某、劉某等人的計劃,他們在蘇州呆一段時間后就要“人間蒸發”去外地另起爐灶的。所以這期間只要有應聘者找上門來,他們就以公司人事出現變動等理由把他們搪塞回去,拖延時間直到他們順利離開。只是他們的如意算盤打的沒那么響,由于騙的人員太多,2個月后就有很多人不停的電話咨詢上班時間,蘆某和劉某他們已經到了不能再拖的地步,決定離開蘇州。于是20078月,他們一行人悄悄逃到了南京。而另一方面,有一部分招聘者在聯系不上人,又發現招聘處人去樓空之后,終于黃粱夢醒,報了警。只是蘆某和劉某他們離開蘇州后對蘇州這里的情況并不清楚了,為了能夠賺更多的錢,他們一到南京就開始籌備故伎重演。結果還沒等他們的新“公司”開張,警察就找到了他們。

不過由于最后報警的受騙人員只有7人,其他情況除了蘆某他們的口述無法查實,最后只認定了蘆某、劉某詐騙3600元,劉某和李某詐騙紅包660元。20082月,虎丘法院公開開庭審理了此案,一審判決劉某犯詐騙罪,判處拘役六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蘆某犯詐騙罪,判處拘役五個月并處罰金人民幣一千元。其余人員另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