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們的社會,不文明的現象仍比比皆是:有的人邊走邊磕瓜子,瓜殼飛揚;有的人邊走邊叼著香煙,煙灰消散;有的人邊走邊亂拋紙屑,隨風飄舞……

這一幕幕,不由讓我想起一句話:素質是一種習慣。仔細想想,不是嗎?說到文明素質,其實,每個人內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復一日,因自我約束的態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區別。這一漸變,既與思想認識有關,更是一個行為習慣的養成過程。

清朝末年,軍機大臣李鴻章出使俄國,在一公開場合,惡習發作,隨地吐了一口痰。外國記者大加渲染、嘲弄,丟盡了中國人的臉。這是一個不遵守社會文明的歷史教訓。

公共文明是社會意識的一種體現,而公共文明又建立在個人道德修養水平之上。試想一下,如果有人不注重自身的文明修養,他會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嗎?個人文明禮儀是根、是本。人要有良好的公共文明必須先從自身做起,從身邊做起。

我們完善自己的文明修養,并非一定要有什么了不起的舉措,而是要從身邊點點滴滴小事做起。如,不隨地吐痰、公共場合不大喧嘩、尊長愛幼、遵守公共秩序……養成文明的習慣,使文明的觀念從意識層次進入無意識層次,使文明貫穿我們的一舉一動。正應了那句話?“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

文明就像是一個果園,你播撒下的種子越多,耕種的越勤勞,那么你的果實一定就結得特別豐盛。當此時,看到別人投來傾羨的目光時,心中是不是特別有成就感呢?同理,好習慣是在不知不覺中養成的,可能一個細微的動作看不出什么,但如果堅持不懈,細水常流,文明就會由心而生。

讓我們現在就行動起來,共同努力,在北京奧運會上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文明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