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物欲喧囂的現代社會,人們越來越看中個人的得與失了。許多人都在算計著如何去獲得,去占有,卻沒有想到在收獲之時更應學會給予和奉獻。

其實,世上之事,有得必有失。也許有的人得到的多一些,就因此多了些自信和滿足;有的人得到的少一些,就因此少了份信心和快樂。然而,如果我們能夠從大 處著眼,為長遠著想,我們個人的得失相對于紛繁復雜的世界而言,那又算得了什么?我們對得與失的斤斤計較,不是顯得很乏力和可笑嗎?

本來,要求自己處處成功、事事順利、常年收獲,是年輕人很正常的欲望。在一定程度上,它能使人們刻苦奮斗,激流勇進。但若一門心思地想著去占有和獲得,把欲望變成個人的私欲與追逐的目標,即使你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也一定會因為其中摻雜了太多的自私自利而不安。因為在你得到的同時,也就失去了許多不該失去的美德,如善良、真誠、關愛、平和……

世上大凡獲得過真正成功之人,都能夠得心應手地處理好得與失的關系:得到了,不驕傲;失去了,不煩惱。凡事盡力而為,成功與否,或得或失,順其自然,這才是真正的大智大勇、胸襟寬宏。屈原遭流放而賦《離騷》、司馬遷受宮刑而著《史記》,所以,他們能夠傳為千古佳話。

人生或得或失,事業或成或敗,都是客觀存在的事實。只要我們努力了,只要我們腳踏實地耕耘了,只要我們無愧于自己和他人,我們就應該坦然而自信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