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鄉有一種民俗,大年三十吃鉸子,要在鉸子里放一枚銅錢兒(后來改用硬幣),叫“財興錢”。誰吃著誰有福,大福大貴,象征著一年平平安安,萬事如意。

一進臘月,全村人擦蘿卜、洗蔥姜、刷案板、割豬肉、乒乒乓乓,剁餡兒。三十晚上,全家人圍在一起,說說笑笑,喜氣洋洋包餃子。媽媽搟皮兒。她干的搟皮兒,中間厚四邊薄,裝餡多,不易破,評為最佳皮兒。姐姐雖沒當過兵,但她參加過軍訓。她心靈手巧,跟老班長學會了包餃子。出自她手的什么“傳統式”、“現代化”、“老和尚頭”等,有欏有角,像模像樣的。

不一會,餃子全包好了,不大不小的餃子依次排開,擺了一案板,個個像出征的武士。

按照地當風俗,下餃子時須放掛鞭炮。我將一千響的“大地紅”,挑到窗下,隨著鞭炮劈哩叭啦的爆炸聲,媽媽乒乒乓乓的往鍋里下水餃,剛燒開的滿滿一鍋開水上下翻滾著浪花。稍停片刻,媽媽用鋁勺一攪(防止餃子粘在一起),撲撲騰騰的水餃隨著水花打著滾兒翻上翻下,香味四溢……

“啪”!當姐姐剛剛端起一碗帶有花邊的水餃,被媽媽一眼瞧見,上前一步奪過碗去,放到我的手上,冷冷地對姐姐說:“這是你弟弟的!”

“怎么”,姐姐一臉慍怒,說:“平時吃的穿的你總是向著弟弟,這大年年吃水餃,你的我的,還有什么男女之分,還有什么講究?”

媽媽被姐姐問住了,張了張嘴,想說什么,一時又不好說出口,像似有難言之隱,弄得我也很尷尬,一時不知道說什么為好。

正在這時,門外響起了鏗鏘鏗鏘的鑼鼓聲!我出門一看,我們學校的李校長,班主任王老師,帶著一幫“紅領巾”,給我們家送喜報來了。

沒等媽媽開口,李校長緊緊的握住媽媽的手,激動的說:“老嫂子,你養了一個好女兒,德才兼備,她寫了一篇批判“重男輕女”的論文,在國家級雜志上發表了,還獲得了一等獎!”

媽媽臉上紅一陣,白一陣,很不好意思的說:“哎呀都怪我老腦筋,重男輕女,剛才包餃子,我偷偷地包了幾個帶花邊的水餃,里面放上一枚財興錢,總想讓兒子吃著,惹得女兒哭喪著臉那……

媽媽說畢,從我手里接過帶花邊水餃的碗,遞給姐姐,激動地說:“女兒,你吃吧,財興財興,將來有出息!”

門口響起一片熱烈的掌聲,給春節增添了幾分喜慶的氣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