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是一種對周圍環境合理性的感覺,“和諧”能讓人產生一種審美的、愉悅的情感。在植物或靜物當中,我們很多人會對美的理解有比較深刻的認識,會領悟“和諧”與美的緊密聯系與統一。在自然界的生態系統中、在生態鏈中,各種生物的相互依存、數量比的平衡,很多人也都會認為這就是一種自然之和諧。

在自然界中,我們認為“百花齊放”是一種美,在人類社會中,“百家爭鳴”不也是一種美嗎?美源于和諧,寬容是和諧的根基。

世界反對霸權,民主反對強權,這是世界對和諧社會的共識和追求。在社會的改革、發展、變革階段,包容、寬容的心態更具有現實的意義。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質上是要創造一種包容、寬容、和諧的環境,讓每個人都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有序生活中感到心情舒暢,讓每個人的潛都能得到最大發揮。包容、寬容是我們華夏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也是每個中華兒女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在現實生活中,在人與人相處中,不可能沒有利益的沖突和各種事情的磨擦、碰撞,如果事事計較,社會中的矛盾就會層出不窮、堆積如山,不但自己會感覺很累,而且會給周圍的人和社會帶來諸多麻煩,這是構建和諧社會所不足取的。在一個集體中,每個人的脾氣、秉性各異,這是正常的,是和諧的一種表現形式,但如果對不和自己路子的就一概否認,就會達不到團結的目的,也無法讓每個人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一個集體的集合能量就會受到制約,因此,這種觀念和心態同樣是不足取的,在構筑和諧理念的道路上是我們應當摒棄的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