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1-02-24 瀏覽次數:10925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工作報告
--2011年2月17日在常州市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
常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院長 姜洪魯
各位代表:
現在,我向大會作法院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2010年工作回顧
2010年,全市法院在市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支持、政協關心和上級法院的指導下,牢固樹立能動司法理念,認真踐行“為大局服務、為人民司法”主題,扎實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三項重點工作,不斷探索轉型發展新路徑,深入構建“便利、有效、低成本”的司法救濟渠道,努力讓人民群眾滿意、為科學發展服務。
一、執法辦案,融入大局,提升服務保障效能
全市法院認真履行審判職責,全年共受理各類案件58515件,審結55034件,有效服務常州經濟社會發展。
一是依法懲治預防犯罪,鞏固平安穩定的治安環境。正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認真落實刑事證據規則,深入推行量刑規范化模式,共審結刑事案件4357件,同比增長15%。維護人民群眾的人身財產安全,嚴打毒品犯罪、嚴重暴力犯罪和嚴重的侵財犯罪,共判處被告人有期徒刑五年以上、無期徒刑至死刑的1049人,重刑適用率15.3%。對初犯、偶犯、未成年犯、老年犯等,依法從輕處罰,判處被告人非監禁刑的1676人,占生效判決總人數的24.4%。依法審理減刑、假釋案件7538件,提審、聽證率20.2%,比率超過省院規定標準一倍,教育服刑人員1800多人次。健全“判、學、研”聯動機制,全省首創緩刑少年維權幫教QQ群,與團委、學校、婦聯、高等院校等單位共同構建未成年人權益保護的新格局,未成年人犯罪呈逐年下降趨勢。參與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與社區矯正機構的銜接配合,邀請旁聽開庭,宣傳典型案例,舉辦法制講座,預防違法犯罪發生。
二是有效調處民商糾紛,鞏固誠信有序的發展環境。妥善協調利益關系,平等保護各類主體的合法權益,共審結民商事案件29334件,同比減少9.7%。貫徹調解優先原則,把握當事人的感情共融點和利益平衡點,以調解、撤訴方式審結民商事案件的比例達56%。推行法醫類案件集中委托、集中鑒定,先后86次集中委托鑒定案件1065件,主要做法在全省法院推廣。依托少年審判“天寧模式”的綜合優勢,制定出臺實施意見,積極構建適合未成年人身心特點、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民事審判機制。在科技部門的協助下,優選并聘請本地高校的12名專家,建立科學技術咨詢制度,協助解決知識產權案件審判中遇到的難題。在市委領導、上級法院指導和各級政府配合支持下,依法、慎重、穩妥地審理鐵本等四公司破產清算案,共處理破產債權42.49億元,1074戶普通債權人依法獲清償的比例達20.58%,安置職工3192人,取得了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
三是扎實化解行政爭議,鞏固協調和睦的法治環境。認真履行行政審查職責,共審結行政案件632件,同比減少4%。依法支持行政機關行使職權,審查非訴行政案件681件,裁定準予執行634件。訴前介入、訴中依法協調,一審案件原告主動撤回訴訟的186件,撤訴率51.2%。化解拆遷矛盾,有力保障中吳大道改擴建、老城區改造等工程建設。推動在行政機關設立調解組織,建立協調化解行政爭議的聯動機制。推動建立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一審案件出庭應訴的126件,出庭率48.7%。引入協調、調解機制,妥善化解國家賠償爭議8件。
四是不斷強化執行措施,鞏固有法必依的執法環境。全面推行立案、審判、執行相互協調相互配合機制,全流程兼顧執行,緩解執行難題,全年申請執行案件數同比下降20.6%。強化執行工作,執結案件12781件,同比減少21.2%,執結標的額19.96億元,其中自動履行及和解6884件,占53.9%。繼續開展清理執行積案活動,列入清案范圍的7064件執行積案全部清理完畢,到位標的額3.9億元。市中院執行救助62人99.6萬元,幫助經濟確有困難的人員走出生活、醫療困境。深化長效機制建設,執行信訪投訴率全省最低。
二、整合資源,打造亮點,提升矛盾化解效能
全市法院在資源配置上打破傳統,在程序選擇上求變創新,抓住訴前預防、訴中調處、訴后疏導三個環節,扎實開展涉訴矛盾糾紛集中化解年活動。
一是訴調對接,合理分流維民權。為增強矛盾糾紛化解的質效,市中院提出“依靠政治優勢、利用社會資源,訴前分流化解30%以上涉訴矛盾糾紛”的年度任務。依靠黨委領導、政府支持,主動走訪鄉鎮、街道等單位,推動在全市建立社會大調解機制。設立調解工作室19個,廣泛聘請調解員,基本形成覆蓋全市的調解員網絡。打破常規審判模式,啟用訴調對接機制,訴前成功化解了一批群體性矛盾糾紛。全市基層法院全年共訴前分流民商事糾紛14977件,調解成功14303件,調解成功率95.5%,訴前化解糾紛數占涉訴民商事糾紛總數的37%,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二是調解速裁,便利有效順民意。為最大限度地減輕人民群眾的訴累,全面推廣溧陽法院工作經驗,提出“采取立案調解、簡易審理、速裁方式,'門診'解決40%以上民商事案件”的年度任務。法院受理案件后,先繁簡分流,以較少的資源快速解決大量的簡易民商事糾紛;對于疑難復雜案件,堅持案結、事了、人和,一審做“實”,二審做“精”,再審做“了”,爭取徹底化解矛盾糾紛。全市基層法院全年共立案調解、速裁結案14348件,占民商事收案總數的46.3%。市中院在全省率先推行二審立案前調解工作,共成功調解案件95件,調解成功率100%。強化訴訟服務中心建設,并把窗口延伸到所有人民法庭,全年共收轉訴訟材料5714份,查詢案件7307件次,約見法官9585人次,訴訟指導10566人次,法律咨詢9697人次,判后答疑1386人次。全省率先啟用綜合性司法惠民訴訟服務平臺,實行網上立案、網上答疑、網上調解、網上公開裁判文書等,采取遠程視頻方式開庭審理案件25件,方便、快捷地解決群眾糾紛。開通12368司法熱線,為社會公眾提供案件咨詢服務。
三是類案突破,創新模式惠民生。以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勞動爭議、婚姻家庭三類多發案件為突破口,探索建立類案化解機制。在武進區交巡警大隊設立全省首家常駐式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與公安交管部門、保險行業協會共建聯調機制,至年底共審結案件614件,調撤率從原來的30%增加至80%,上訴率由原來的50%下降到11%,平均審理周期縮減三分之二,取得了法院、公安、保險、當事人“四贏”的良好效果,此做法已在全市法院推廣。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設立常駐式勞動人事爭議巡回法庭,建立調解、仲裁、訴訟一體化解紛機制,還與市婦聯聯合出臺實施意見,聘請46名婦聯干部參與調解婚姻家庭案件,為面廣量大的矛盾糾紛創出新的解決模式。
四是信訪化解,條線負責解民難。認真落實減少涉訴信訪、促進案結事了的26條工作意見,深入推廣戚區法院三十年無進京上訪的經驗做法,狠抓源頭治理,實行屬性管轄,組織條線化解,創出法院化解涉訴信訪案件的新模式;2008年以來裁判生效案件進京上訪的僅2件,去年納入集中化解范圍的614件涉訴信訪案件息訴率100%,主要做法在全省法院推廣。開展“萬起案件評查”活動,把208件涉訴信訪案件納入評查范圍,有效化解184件,化解率88.5%。聯合檢察機關集中化解申訴矛盾,共審結申訴復查案件392件,同比減少5.8%;市中院民商事再審案件調撤率48.2%,指標全省最高。
三、拓展職能,調控秩序,提升管理創新效能
全市法院增強社會責任,延伸司法職能,積極調控社會秩序,有效平衡各方利益,努力促進社會管理創新。
一是在服務經濟轉型上求深化。深入開展前瞻性研究,有效服務產業結構調整,全力促進市委市政府六十項重點工程(工作)順利開展。適應調結構促轉型的需要,妥善處理在加強宏觀調控、擴大消費需求和優化投資結構過程中引發的各類糾紛,努力預防、化解重大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題。打造知識產權保護的高地,深化知識產權三審合一試點工作,維護良好的科技創新環境。定人、定責、定期到企業走訪,以司法服務引導企業、以司法建議規范企業、以司法措施保護企業,多渠道打造“無訴、無訪、無刑事案件”的企業。
二是在開展和諧共建上求深化。全面開展與鄉鎮、街道和企事業單位的和諧共建活動,有效預防、及時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全市法院新收案件數首次下降,比例達9.7%。武進法院依靠黨委領導,把和諧鄉鎮共建活動置于全區工作大局中加以推進,使新收案件數同比下降24.5%。鐘樓法院完善派駐法官制度,選派28名法官到轄區各街道提供服務,就地化解糾紛750件。金壇法院嘗試建立“駐村法官工作室”,促進基層組織建設。新北法院從5月份開始在羅溪鎮同心同德社區開展“無訟社區”的創建試點,該社區6至12月份訴至法院的案件只有3件,發案率僅占新北區平均值的2.1%。
三是在促進依法行政上求深化。深入基層,全面調研訴前社會層面、訴中審判執行環節、訴后遺留矛盾的主要類型和存在問題等,撰寫完成《關于當前常州社會涉訴矛盾糾紛的排查分析報告》,受到市委領導和上級法院的高度重視。結合審判實踐,撰寫完成《關于城市房屋拆遷及土地收儲工作的報告》,推動市有關部門強化措施,緩解拆遷矛盾。編發審判藍皮書、態勢分析報告、行政審判年報,發出司法建議257份,推動社會管理部門完善制度、堵塞漏洞。
四是在推行巡回審判上求深化。完善巡回審判機制,開展審判進社區、進鄉村、進企業、進學校活動,讓老百姓零距離感受法律的公平正義。全市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巡回審判點144個,使審判活動延伸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全市人民法庭巡回審判案件4057件,巡回審判率39.6%,調解結案率75%。市中院和新北法院在省運會組委會設立巡回審判點,建立涉省運會案件綠色通道,為省運會提供全方位的司法服務。
四、以人為本,夯實根基,提升科學發展效能
全市法院加強隊伍的理念、能力、廉潔和作風建設,不斷鞏固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一是更新理念,增強能力。結合審判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全市法院轉變理念、機制、方法和作風,并圍繞影響科學發展的問題進行專題探索,進一步明確思路,提升工作質效。扎實開展“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悉心學習全國模范法官陳燕萍的精神,培養法官公正、廉潔、為民的核心價值觀。探索法官教育新模式,培訓干警1180人次,培養心理咨詢師,與南京師范大學合作打造“規范司法行為高端研修班”,成立青年法官研究會。加強法院文化建設,倡導有品位的生活習慣,不斷提升法官職業的社會形象。
二是剛性制約,塑造公信。開展“公正廉潔司法”主題教育活動,落實《廉政準則》、《法院工作人員處分條例》等規章制度,在全市法院審判執行部門配備60名廉政監察員,強化對重點崗位、關鍵環節的監督,引導干警倍加珍惜自己的政治生命、工作崗位和幸福家庭。在全國地級市率先推行“單向退出機制”,實行職業回避,要求全市法院院、庭長以及審判執行崗位的法官,凡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從事律師、法律服務或司法鑒定職業的,其中一方必須從現職業退出。至年底,全市法院已有18人包括8名院、庭長單向退出,其中市中院、鐘樓法院已全部退出,受到了最高法院的肯定。
三是強化措施,打牢基礎。加強基層法院領導班子和中院中層干部隊伍建設,組織完成對金壇法院、天寧法院的司法巡查工作。加大司法改革的推進力度,圍繞優化職權配置等5個方面,組織完成53個改革項目。市中院被最高法院確定為全國首批“司法公開示范法院”。加強司法民主,邀請人民陪審員參與審理案件8805件,同比增長25.2%,努力讓審判工作更加符合民意。主動協調,積極爭取,幫助基層法院解決基礎建設、人才引進等問題。委托律師協會組織全市700多名律師開展評價法院和法官活動,深入查找存在的不足。全市法院全部設立開放日,先后28次邀請群眾1429人次參觀法院,走近法官,提出改進意見。在媒體上公布全市法院院長信箱,設立院長接待日,了解當事人對訴訟的感受,增進與人民群眾的感情。
四是優化環境,營造氛圍。加強新形勢下的法院黨建工作,自覺接受人大監督,積極爭取政府、政協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實行定向結對聯絡,邀請代表委員746人次旁聽評議77件案件庭審,召開代表委員座談會40次658人次參加。精心辦理3件省、1件市人大代表建議和1件市政協委員提案,滿意率100%。加大宣傳力度,被中央、省、市電視臺錄用節目61檔,報刊發表文章387篇。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里法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績。我們深切地體會到,這離不開市委的正確領導,離不開人大監督、政府支持和政協關心,離不開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理解與幫助。借此機會,我謹代表全市法院,向各位領導、各位代表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回顧過去,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工作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困難,主要表現為:征地拆遷、勞動爭議等多發類案的源頭預防與綜合治理任務較重,矛盾糾紛化解的渠道和力度不能有效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涉訴信訪案件的終結機制不健全,串訪、鬧訪難以遏制,群訪纏訪多發,壓力與日俱增;審判骨干隊伍不穩,心理壓力大,司法資源的配置有待進一步優化。我們將正視這些問題,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措施、加以解決。同時,真誠地希望各位代表一如既往地關心、支持法院,幫助我們更好地加強、改進工作。
2011年工作思路
2011年全市法院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全國政法、全省法院院長會議和市委十屆十次全會精神,把握機遇、應對挑戰、克難求進,以深入推進三項重點工作帶動法院建設、改革與發展,繼續構建“便利、有效、低成本”的司法救濟渠道,服務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改善民生權益,保障公共安全,努力為常州開創“十二五”科學發展新局面創造和諧穩定、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
一、加強能動司法建設,在主動服務大局上彰顯新的水平
按照市委“加快轉型升級年”、“社會管理創新年”活動的總體部署,深化內涵,創新舉措,不斷提高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度。制定服務常州“十二五”規劃的保障意見,整合全市法院資源,打造服務經濟轉型、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的亮點。深入調研“一核八園”建設中的司法保障問題,設立知識產權保護聯系點,助推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崛起。培育專利、商標品牌,保護企業商業秘密,維護創業人才合法權益,有效服務創新型城區建設。促進內需,保障商貿、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提速,維護消費法律關系,特別注重防范金融風險。積極適應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出臺后的形勢,調動一切資源提高調解協調的成功率,慎重組織強制拆遷。依法制裁污染環境、浪費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妥善審理污染損害賠償案件,探索環保公益訴訟模式,建立運用司法手段治理污染和保護環境的長效機制,提高生態文明水平。找準支持高產、高質、高效農業的切入點,整合鄉土資源辦好農民身邊事,推動城鄉統籌發展。建立與部隊的溝通協調機制,積極維護國防利益和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認真開展審判機關文明創建活動,為文明城市建設提供服務保障。
二、加強為民司法建設,在化解矛盾糾紛上謀求新的突破
堅持群眾路線、密切聯系群眾,深入社區、走近百姓,依靠群眾、用群眾方法化解矛盾糾紛,在與群眾的感情溝通中做活司法為民文章。完善矛盾糾紛排查機制,增強發現、防范和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有效提高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矛盾糾紛的水平。充分依靠政治優勢,積極發動社會力量,健全完善訴調對接機制,全面對接行政機關、社會調解組織、行業協會等,推動構建有效解紛、運作規范、管理有序、群眾歡迎的社會“免疫”新機制,就近、就地、自主地消解矛盾糾紛。在類案化解上選準突破點,探索土地流轉、物業管理等近期集中出現糾紛的訴前化解辦法,邀請律師、人民陪審員參與訴前化解糾紛,強化調解工作室的效能。將優質審判資源用于重大矛盾糾紛的化解上,努力把每一個案件辦成“公正案”、把疑難復雜案件辦成“精品案”、把矛盾易激化案件辦成“和諧案”,爭取創出關系修復式調解的新經驗。妥善審理就業、教育、醫療等糾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的便民、維權和服務功能。深入化解重點涉訴信訪案件,推動建立與市有關部門的聯合接訪機制,防止發生大面積群體性事件。繼續開展“萬起案件評查”活動,切實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完善立案、審判、執行協調配合機制,全面推進“無執行積案先進法院”創建活動。
三、加強和諧司法建設,在促進管理創新上爭取新的作為
強化司法的社會責任,豐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社會建設的載體,促進法治常州建設。主動選擇矛盾糾紛多發、域情較為復雜、管理難度大的鄉鎮街道或社區村莊作為共建單位,培育“社區法官”、“法官兼村官”,爭取小矛盾不出村、大矛盾不出鎮,創建一批無訟社區、無訟村莊。積極參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提高未成年人審判的綜合效果,組織庭審觀摩和集中宣判,開展法治宣傳與咨詢服務,促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不和諧因素。關注網絡輿情,分析涉訴民意,注重從審判執行工作中排查易發矛盾糾紛的風險節點,提出司法建議。發揮審判資源優勢,瞄準新形勢下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形成影響公共決策的專題報告。
四、加強文明司法建設,在公正廉潔高效上樹立新的形象
以領導干部為重點加強學習型黨組織和學習型法院建設,深入開展“發揚傳統、堅定信念、執法為民”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并將“人民法官為人民”主題實踐活動納入其中,引導干警同心同德、創先爭優。實施人才戰略,改革培訓制度,深入推行“薪火接力”工程,繼續向社會學習、拜人民為師,不斷提高法官解決審判實踐問題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合理配置司法資源,優化選人用人機制,激勵干警爭做陳燕萍式、百姓信任的平民法官。構建懲防體系,健全律師評價法院和法官機制,完善司法巡查、廉政監察員、干警個人重大事項報告等制度,堅定不移地把“單向退出機制”落實到位,以“零容忍”的態度嚴肅查處違法違紀違規問題。挖掘充實法院的文化內涵、精心培育法官的人格魅力,持續提高法官的品質、不斷提升法官的品位。
五、加強規范司法建設,在全面協調發展上開拓新的局面
全面開展司法公開示范法院的創建推廣活動,論證完成今年的12項改革任務,傾力打造司法改革品牌,更好地惠及常州人民。把握審判管理的規律,注重案結事了,提倡事了結案,不斷提高一審的服判息訴率,降低上訴、申訴、再審和信訪的數量。適應網絡環境,加大網絡辦案平臺的使用力度,鼓勵干警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辦案。弘揚司法民主,推行司法公開,暢通民意、民情、民怨表達渠道,讓社會公眾更多地了解、參與和監督司法。加大人、財、物保障力度,落實從優待警政策,強化安全保密措施,改造和新建人民法庭,爭創全省法院基層基礎建設示范點。始終堅持黨的領導,自覺接受人大監督、政協民主監督、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和社會監督,依靠政府支持解決法院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尊重新聞媒體,加強良性互動,搶占輿論先機,有效回應社會關切。
各位代表,展望新的一年,法院工作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壓力與動力同在。全市法院將在市委領導和人大監督下,在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牢牢掌握主動權,不斷深化三項重點工作,努力破解建設、改革與發展難題,為常州順利實現“十二五”開局之年的成功轉型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