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某些城市為了防止有人冒領離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離退休老同志領錢時要到當地派出所開具“生存證明”。

讀了這條消息讓人感覺不是滋味。要“生存證明”領取養老金的做法,我首先想到的是招數“絕”。這一做法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堵住有人冒領養老金的漏洞,可見該市搞社保的同志真是絞盡了腦汁。也應了大家常說的一句話:辦法總比困難多。

其次是想到閻王爺的生死簿。“生存證明”是針對曾經為國家奉獻出畢生精力、現已進入遲暮之年、本來應該安度晚年的老同志的。領取養老金是社會文明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體現,還是政府和人民對這些退休下崗的老同志的認可和關心,可在領的時候卻要出示“生存證明”,這不是仿佛在說:“你還活著嗎?活著就來領養老金吧!”這不是對老同志的一種侮辱和嘲弄嗎?我不知道,那些離退休的老人要抱著一種什么樣的心態去派出所去開具“生存證明”,是不是有一種生不如死的感覺?如果是一個重病在身的風燭老人到派出所去開“生存證明”,會不會暗喻著“別樣”的心理語言?本應該要對這些老同志關懷備至,甚至應該送錢上門,可現在卻要“生存證明”才能領到那份救命錢,這是何等殘酷!

再就是想到“生存證明”怎么開。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生存證明”的開法是不是有這么幾種:或該老同志沒死,或該老同志健在,或該老同志還在,或該老同志沒死。不論哪一種寫法,怎么措詞,對于那些本來就有一些失落感的離退休老同志來說,都是十分不吉利,活著時怎么要時時刻刻想著“死”字,這是怎樣的一種刑罰呢?

曾經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案例,十分的感人。中央音樂治療學的一位教授屢屢糾正他人對接受音樂治療的稱謂:“不要用病人而用客人這個詞,因為心理問題是每個人都有的,只是輕重不同。”這是對人的一種關懷一種尊重,也是一種人道主義的新理念。

本來是“病人”卻要別人稱其為“客人”,本來是離退休的老同志活生生的生活在世上,卻要常去開“生存證明”。我要說,人都會老,“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