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就是欲望或欲求。古人云:“凡人有所一同:饑而欲食,寒而欲暖,勞而欲息?!币馑际钦f欲不僅是人人共有的,而且是人人“一同”的,人們饑餓的時候就想吃東西,寒冷的時候就想穿暖和些,疲勞的時候就想休息。同時“欲不可盡”,人的欲望是不可窮盡的。人們的一個欲望或愿望達到了,又會產生一個新的欲望或愿望。人們的欲望是永遠也滿足不了的,所謂“欲壑難填”就是這個道理?!半m為天子,欲不可盡?!彪m然做了“天子”,他的欲望還是不能滿足?!坝豢杀M”,換言之,即“欲求不滿”?!坝笔侨说囊磺行睦砘顒淤囈赃M行和發展的主觀因素?!坝蟛粷M”是推動人們行為的原始動力,正是這種欲望,才推動一個人去追求種種物質和精神的利益,以滿足自己的欲望。而人們在個體追求的過程中,在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的過程中,明顯感到個體力量的渺小和“力不從心”,從而結成一定的“群體”或組織,利用集體的力量和智慧去征服自然、戰勝自然,獲取更多更大的利益。從這種意義上說,“欲求不滿”是人類不斷進步和科學發展的一種動力。

象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一樣,“欲求不滿”又是導致違法犯罪的淵源。如果一個人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缺少法律意識的人或者是心理異常的人就會不顧一切、不擇手段地去追求、去獲取。君不見有多少人為了個人膨脹了的貪欲、官欲、情欲,鋌而走險,貪污受賄、跑官賣官、包養女人,胡長青、成克杰、李真、王懷忠、王昭耀、陳耀南、鄭筱萸、田鳳岐、陳良宇等人,他們哪一個不是個人私欲惡性膨脹,把黨和人民賦予的權力當作謀求個人私利的工具,到頭來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正應了那句“欲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泛濫”那句銘言。他們不正是被“欲火”燒死、被“欲水”淹沒的嗎?

俗話說“知足者長樂”。然而,在目前市場經濟條件下,社會主體都在追逐利益最大化,人們要做到“知足”很難。從前有一首順口溜可以用來形容今天一些人的心態。“不知足”:“終日奔波只為饑,方才一飽便思衣。衣食兩般比具足,又想嬌容美貌妻。娶得美妻生下子,恨無田地少根基。買得田園多廣闊,出入無船少馬騎。槽頭拴了騾和馬,嘆無官職被人欺??h丞主簿還嫌小,又要朝中掛紫衣。若要世人心里足,除是南柯一夢西?!闭\如陳毅詩云:“豈不愛權位,權位高高聳山岳;豈不愛粉黛,愛河飲盡猶饑渴;豈不愛推戴,頌歌盈耳神仙樂?!爆F在有些人豪華美宅住著,名牌時裝穿著,山珍海味吃著,心里還是不能滿足,還要瘋狂地追逐名和利。有的貪官吃穿住用行都是國家包了的,可還是要貪污、受賄幾百萬、幾千萬、甚至上億元。他們幾輩子也花不完啊!古人道:“良廈千間,夜眠三尺;家財萬貫,日食一升?!庇行┴澙氛呤菫樽訉O而貪。實際上錢多對子孫未必是好事。清代禁煙英雄林則徐曾給子孫寫過一副名聯:“子孫若如我,要錢干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在為子孫留什么的問題上,明智之舉是“樹人”,多留精神財富,少留物質財富。教育子孫在紛繁復雜的社會里明辨是非,識別真偽,積善養德,學會做人,勇于任事,自食其力,勤勞致富,做一個有益于社會的人。只有這樣,才算為子孫留下真正的財富。

所以說要“知足常樂”,就必須“止欲達滿”。如何止欲達滿,盡量減少由于欲求不滿所造成的危害,就必須要有一個精神的東西,即平時所說的道德作為準繩,并且要有一個權威性的制裁和帶強制性的力量來約束人們的不正當欲求,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紀律和法律。關于用紀律和法律來規范和約束自己的行為,是每一個公民做人的最起碼的準則,這里不再多說。筆者所談的是處于精神層面的道德修養。我曾經有過一次與職務提拔擦肩而過的機遇,當時曾一度心理不平衡。徐州一位朋友送給我一本《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讀后對自己調節心理起了很重要的作用。臺灣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不求聞達,但學富五車,聲名遠播。書中一段話我至今記憶猶新。他說,一個人道德修養,真要做到“君子坦蕩蕩”,須修養到什么程度呢?要做到“棄天下如敝屣,薄帝王將相而不為?!卑鸦实鄣奈恢脕G掉像丟掉破鞋子一樣。為了道德,為了自己終身的信仰,人格的建立,皇帝可以不當,出將入相富貴功名可以不要。孔子所標榜的人格的修養,到了這地步,那自然會真正“坦蕩蕩”。

止欲達滿、淡泊名利、知足常樂,說起來好說,做起來難。平安是福,平淡是真,平凡中見偉大。讓我們在平平安安中祈禱幸福,在平平淡淡中燃燒激情,在平平凡凡中創造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