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堅實可靠的“肩膀”
作者:婁銀生 李根發 陸文洪 錢新才 發布時間:2011-11-18 瀏覽次數:1035
編者按:
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的中小企業總數高達4200萬戶,占企業總數的99.8%,為中國創造了80%以上的就業崗位,占中國整個GDP構成的60%以上。但就是這么多的中小企業,從銀行得到的貸款總數卻相當的少。破解中小企業融資難,成為中央和社會當前關注的焦點問題。
引人注目的是,江蘇省常熟市作為全國民營經濟發展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在全球金融危機的頻頻沖擊下,全市小微企業經受住了種種挑戰與考驗,始終保持著蓬勃的發展生機,所形成這邊“風景獨好”的喜人局面,引起江蘇省高級人民法院黨組的重視。近日,本報記者深入常熟進行了采訪。
“早幾年,像我們這種小企業,沒房產、沒土地、沒擔保,想拿到貸款難上加難。可去年底,我通過打官司后,竟意外地打通了融資通道,現在公司發展蒸蒸日上!”30多歲的張渭經營的小企業有員工30來個,兩三百萬元的資產總額,700萬元左右的年銷售收入。去年底,張渭通過在常熟市人民法院的訴訟,意外得到了企業轉型升級急需擴張的土地、廠房和110萬元的民間資金。
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尤其是小型微型企業備受沖擊而舉步維艱,但常熟小微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卻頗顯勃勃生機。11月11日晚,常熟市委書記惠建林向記者介紹說,像張渭辦的這樣的小微企業,目前全市共有8萬多家,已成為常熟民營經濟的中堅力量,其各項經濟指標約占全市工業總量的60%左右。惠建林表示:“在市委領導全市合力破解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瓶頸中,法院發揮了突出的示范作用,市委對此十分滿意。”
司法完善政府先行墊資的機制
“自2008年開始,陸續有多家企業向常熟法院起訴,之前我的公司財產包括廠房已被外地法院全部查封,由此公司進入償付巨額債務和倒閉關門的絕境,是政府、是法院讓我起死回生,心里要說的話真是太多了……”蘇州華斯特登喜路服飾公司(下稱“華斯特公司”)總經理鄭友清說起這段刻骨銘心的人生經歷時,有種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感覺。
常熟市七彩果服飾有限公司(下稱“七彩果公司”)與華斯特公司是有關聯的兩家小企業,鄭友清與七彩果公司法定代表人鄭琦系父子關系。在接手這兩家公司為被告的案件后,常熟法院立即與東南開發區管委會協調,商由管委會先行墊付工資100萬元,讓欲集體上訪的職工返回崗位工作。同時在對農業銀行與七彩果公司借款合同糾紛案的執行過程中,法官考慮到若強制拍賣房地產,將直接導致該公司倒閉。因此,法官多次做工作,農行同意暫不拍賣房地產,給予七彩果公司一定的時間籌措資金。經法院出面,七彩果公司經多方籌措外部投資,還清了銀行的全部債務,同時又保全了企業的資產,執行過程中公司經營一直沒有停頓,且日益好轉。鄭友清高興地告訴記者,到去年10月底,這些案件履行完畢,政府當初墊付的工資款,也已由兩公司悉數償還。
在化解小微企業急需流動資金的瓶頸時,往往存在“松一把就活,緊一把就死”的情況。就鄭友清的案件,常熟法院院長張崢嶸介紹說,這是他們對因資金短缺但有發展前景的負債企業,主動采取“多協調、少強制”,為企業走出困境創造機會的一種辦法。針對金融危機給小微企業帶來的重重打擊,導致企業倒閉停產,企業主出逃引發群體性農民工工資案件,常熟法院第一時間介入,與被執行人所在地黨委、政府溝通,提請協調,爭取支持,依靠政府先行墊付工資。同時,對被查封、扣押的財產及時評估拍賣,在相關職能部門的配合下,及時追查欠薪企業可供執行的財產線索及企業主的行蹤,將企業財產盡快變現,及時向政府返還墊付款項,形成協調墊付制的良性循環。常熟法院連續五年工資款案件執結率達到100%。
司法確認商鋪使用權質押的方式
國際金融危機發生時,小微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沒有訂單,而現在暴露的深層次問題和矛盾在于小微企業不能總停留在產業鏈低端,應通過持續轉型升級,逐步在產業鏈高端占有一席之地。現階段,銀行貸款依然是小微企業融資的主要渠道,可現實中這些企業很難貸到款,其轉型升級更是倍增阻力。如何創新融資方式,提高小微企業市場競爭力,既是企業面臨的難題,同時也是法院能動司法需積極應對的課題。
25年前是路邊地攤區,如今是全國最大的服裝服飾批發市場的中國常熟服裝城,面積3.71平方公里,3萬個商鋪、10萬名經營人員,為了自我化解融資難題,這里的一些商鋪經營者以商鋪經營權為質押,自創了“商鋪使用權”的新型擔保形式。可是一旦商鋪經營者無法還款,這種擔保融資能得到法律認可嗎?
常熟法院領導進行了專題調研,并從立法精神和實際出發,認定商鋪租賃使用權質押有效,推出認可商鋪融資等全省首創的司法舉措。采訪中,中國常熟服裝城經濟發展局局長陳美華告訴記者,2009年以來,服裝城地區有4610個經營戶通過將門市部經營權質押向金融機構融資,周轉次數達到7684批次,融資金額為81.53億元。
司法開辟第三方收購股權的途徑
金融連接著各種要素市場,具有資源配置等功能,對產業結構調整有著重要的導向和杠桿作用。如何實現小微企業發展與民間資本市場的有機結合,激發小微企業轉型升級的創業創新的活力?常熟法院在司法實踐中,千方百計引導與吸引民間資金注入小微企業、引進優質第三方收購股權,挽救瀕危小微企業。
“在對企業資產拍賣中,只看中企業廠房或者只看中企業設備的競買人居多,對兩者均有競買意愿的甚少,有意注資投入企業促企業發展的尤其少。”常熟法院副院長金健峰向記者分析介紹說,由此往往會出現無人應價、低于底價等情況而流拍。這樣一來,廠房及設備分開拍賣勢必會影響到拍賣成功率與成交價,并且會在無形中拉長拍賣期限,造成一些具有優質資產、自身有發展前景企業的資產的浪費與流失。因此,尋找對拍賣財產有購買意向的競買人無論對于拍賣的成功,還是對于企業的存續發展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為此,常熟法院在辦案中,動員優質的民間資本參與競買,促使民間資本融入小微企業,最終達到競買人目的與拍賣資產效用最大化兌現以及企業發展的多方共贏。
記者了解到,小微企業在轉型升級中,其發展不僅表現在產品和市場的擴張方面,也表現在資本的擴張方面,通過并購迅速地吸收擴張資本或者占領市場已經成為小微企業最為重要的資本運營手段,并購正成為越來越多小微企業成長的選擇。對于具有一定市場競爭力、有經營前景的歇業企業,常熟法院主動介入瀕危的虞東化工有限公司、蘇州錫宇紡織有限公司等33家小微企業,引進優質第三方收購股權,使被并購企業重新煥發了生機,重新進入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