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寶應是全國聞名的“荷藕之鄉”。在這片充滿詩意的土地上,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用公正的審判為當事人送去司法的春天,她們用暖心的微笑奏響社會和諧的樂章,她們用柔弱的雙肩撐起寶應法院的半邊天。在這一群體中,涌現出了一大批業務骨干、辦案能手、優秀黨員、創業創新能手……這個學歷層次高、業務水平精、樂于奉獻的女法官群體,成了寶應法院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梁星菊:一路領航

 

初見梁星菊,是在寶應縣紀念建黨90周年歌詠大會上,她領唱了《四渡赤水出奇兵》,歌聲清脆嘹亮,聽來蕩氣回腸。聽說她還是系統內知名的演講能手,一位屢有理論文章獲獎的重量級寫手。多年來,她憑著始終如一的敬業精神和出類拔萃的工作業績,從書記員一步步晉升為副院長,先后兩次榮立個人二等功,并當選江蘇省首屆十佳女法官。

 

身為分管民事審判的副院長,梁星菊“不喜歡呆在辦公室里聽匯報”,更愿意到辦案一線現場辦公,及時開展重大案件的協調指導,遇到矛盾對抗比較激烈的當事人,直接靠前做調解工作,減輕辦案法官的工作壓力。

 

一起離婚案件,讓承辦法官頗感為難。該案中,夫妻雙方婚后共同打拼,不料苦盡甘來之時,男方卻因外遇數次起訴離婚。雙方打官司期間,女方深受刺激,長期閉門不出,并揚言如果判決離婚就死在法院。承辦法官將情況向梁星菊匯報后,她敏銳地感到案情重大,“如果處理不好,女方極易作出極端舉動。”為此,梁星菊多次上門與女方交流,從情、理、法各個方面對女方進行開導,鼓勵她走出心理的陰霾。了解到女方有一上初中的女兒,梁星菊又來到學校,與其女兒進行溝通。最終女方同意結束這段名存實亡的婚姻,重新迎來生活的曙光。

 

民一庭有三個女法官:副庭長王濤、審判員小顧和小華。這三位女法官性格迥異,工作狀態卻是一樣的“走路帶小跑,調解磨破嘴,庭審連軸轉”。這股勁頭,正是梁星菊平時言傳身教傳遞給她們的。看到她們工作這樣出色,梁星菊在欣慰的同時,又會不由自主地心疼她們。她心疼王濤那么淡定的一個人,竟然因為一起離婚案件中,男方母親苦苦哀求不要判決離婚,在情與法的糾結之中流下痛苦的淚水;心疼小顧十月懷胎還要挺著大肚子堅持辦案,累得迫切希望“工作節奏慢下來”;心疼小華作為揚州人,自從承辦案件,回家的頻率從一周一次驟減為一月一次,“談戀愛?不僅時間沒有了,連力氣也沒有了。”梁星菊心疼她們,可也深知在當前矛盾糾紛“井噴式”增長、案多人少矛盾異常突出的背景下,這是她們必須承受的重壓。王濤年年辦案過百件,是全院公認的辦案能手,小顧和小華已經成長為民一庭的骨干力量。

 

在寶應法院,民事女法官正在梁星菊的帶領下,在傳承和超越中堅定前行。

 

高曉軍:鐵骨柔情

 

20113月,寶應縣首屆“十佳創業創新女性”評選結果揭曉,寶應法院刑庭庭長高曉軍榜上有名,是成功當選的唯一一位女公務員。

 

在刑事審判崗位上,高曉軍時刻關注著未成年人這個特殊群體。華某出生在農村貧困家庭,小學未畢業便輟學在家,因盜竊被法院判決有罪,免于刑事處罰。案件審理時正值冬季,華某還穿著單薄的秋衣。高曉軍看到后,主動為他購買了羊毛衫等衣物,并和華某進行了一番長談,鼓勵他在逆境中自尊、自立、自強。在了解到華某想外出打工后,高曉軍主動與其所在村村干部聯系,請他們尋找正派、可靠的鄉親帶著華某外出打工。

 

面對站在被告席上的稚嫩面孔,高曉軍感到心痛,為此,她傾力開展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工作,以校園為陣地,組織法官進校園巡回審判、邀請中學生進法庭旁聽庭審;組織全庭同志編寫未成年人犯罪案例選,發放給全縣各個中小學校;每年號召女法官向該縣畫川中學宏志班學生捐助學習、生活用品;關注留守兒童,號召女法官做愛心媽媽,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

 

“十佳創業創新女性”評委會這樣評價高曉軍:她以雨露般的愛,滋潤無數少年的心田;她用慈母般的情,架起法庭和學校溝通之橋;她以女性特有的溫情、耐心和愛心,履行神圣職責,維護司法公正,為預防青少年犯罪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

 

薛梅:負重而行

 

一米六的個頭,略顯瘦弱的身軀,經常提著沉重的公文包,在田間地頭匆匆而行,這是寶應曹甸法庭庭長薛梅的“典型形象”。作為該院唯一一位基層法庭女庭長,薛梅一直在負重而行。

 

在法庭工作,薛梅最擔心的是發生突發事件,因為“法庭干警少,且以女性居多,應對突發事件常常感到有心無力。”可怕什么就來什么,基層法庭面對的多為農村當事人,法律意識相對淡薄,訴訟過程中哄鬧法庭、打架斗毆是常有的事。一起離婚案件,庭審結束后,男方糾集親友強行要把女方拉上車帶走,薛梅和同事立即上前制止。男方看到“領頭的是一名小個子女法官”,氣焰更加囂張,薛梅抱著他的胳膊,被拖行了幾米遠。每次遇到這樣的事情,薛梅就會“感到很沮喪”,誰說女子不如男?可是身為女法官,“為什么就這么難?”

 

去年年底,薛梅承辦了王某某等30名農民工追索勞動報酬案。辦案過程異常艱辛,閉門羹吃了一個又一個,打電話,要么不接,接了沒兩句就粗魯掛斷;上門找,通往工地的路泥濘不堪,好不容易到了,被告住處又常常“鐵將軍”把門。薛梅有時也恨恨地想,干脆一判了之,可是“案結事不了,工人拿不到錢怎么過年?”于是咬牙堅持調解,最終趕在春節前,將拖欠近半年的10萬元工資款發放到30名農民工手中。王某某激動地說:“老板跑了,工資卻沒‘跑’,多虧了人民法官!”此時此刻,這個“人民法官”的稱號有多沉重,薛梅比誰都清楚。

 

夏前:跋涉四方

 

凌晨四點,寶應法院民二庭副庭長夏前從睡夢中醒來,一起異常棘手的買賣合同案件又不合時宜地飄入腦海,大腦就像擰緊的發條,不由自主地開始了新一輪冥思苦想。這件案件困擾了她整整一周,晚上入睡前想著它,輾轉反側。好不容易睡著了,一旦醒來,又開始無休止的思索……

 

她太累,緣于她的上進心和責任心。上進心使她成為寶應法院第一任審判長和第一位法學碩士,責任心使她成為本部門的“辦案狀元”和“能動司法標兵”,四年承辦案件近500件,為企業清收債權2000余萬元,沒有一件被發回重審或改判。

 

民二庭是商事審判庭,主要處理經濟糾紛,出差辦案是家常便飯。2010130日,已是臘月二十七,家家戶戶都在忙年,夏前卻在遠赴廣州辦案的路上。她承辦的寶應某公司訴廣州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一案,涉案標的700余萬元,到廣州后幾番做調解工作,雙方當事人仍在一些細節問題上僵持不下。春節一天天臨近,家人打了好幾個電話給她,讓她趕緊回家過年,案子的事情等過完年再說。女兒甚至向她發出“最后通牒”:再不回來就一個人留在廣州過節吧。可是案件處理已到節骨眼上,若不趁熱打鐵就要前功盡棄。夏前咬咬牙,還是留了下來。她強忍心中焦急,依舊耐著性子做雙方工作,最終廣州公司被她的精神所打動,同意分期還款,雙方握手言歡。調解協議達成當天,夏前匆匆踏上回家旅途,幾經輾轉,在除夕之夜才趕到家。家里人是又心疼又“可氣”,女兒對她說:“在你心里就只有工作。”聽到女兒的抱怨,夏前眼圈紅了。

 

潘志耘:微笑天使

 

在寶應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窗口崗位上,清一色的都是女法官。每天,她們帶著微笑上崗,熱心地開展訴訟引導,耐心地接受法律咨詢,細心地進行立案操作,溫心地提示訴訟風險……

 

潘志耘是這個美麗群體的一員。一年前,她從基層法庭調至訴訟服務中心工作,任副庭長。她很快完成了角色的轉變,又迅速融入這個溫馨的集體。

 

訴訟服務中心工作的被動性很強,有時半天無人來訪,有時一下子涌進來一群當事人。遇到急性子的當事人,“等上幾分鐘就要發飆”。其實當事人急,女法官心里更急。一起群體性追索勞動報酬案件,71名工人一起來到法院立案。潘志耘和她的同事忙得不可開交,工人們還是嫌速度慢,一個勁兒地催促。等全部手續辦完,已是中午一點,潘志耘忙得一口水也沒喝上。對于當事人的急躁,潘志耘委屈之余,表示能夠理解:“我們工作不容易,當事人打官司更不容易,相互體諒吧。”

 

今年3月,潘志耘收到一封特殊的來信,寫信人朱某某是一位來自南京的老知青,早年曾在寶應農村插隊。去年10月,朱某某遭遇了一場車禍,與肇事方打起官司。在寶應法院訴訟服務中心,潘志耘熱情接待了她,為她“沏上一杯茶”,指導她書寫訴狀,并根據其實際困難辦理了訴訟費緩繳手續。就是這些潘志耘口中“普普通通的份內之事”,深深感動了老人。不久后,朱某某寄來感謝信,衷心感謝法院的“熱情接待、優質服務”。讀著老人飽含深情的來信,潘志耘眼睛濕潤了。

 

古人有贊荷花詩云:“滿塘素紅碧,風起玉珠落”。這群美麗的女性,兼有白蓮之“素”,荷花之“紅”和蓮葉之“碧”,她們以一身純凈、一片赤誠和一腔碧血,在荷鄉大地書寫著寶應女法官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