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樣的官司該打、什么樣的官司不該打?這場官司是不是有訴訟風險?有沒有其他方法來解決糾紛?……對基層法院來說,如何將這些普通百姓關心的問題說明白、講透徹,是維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首要任務。

  8月27日上午,泰州高港法治辦與高港法院共同組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黨政機關干部、公正司法監督員、社區工作人員及群眾代表150余人在該院大法庭旁聽評議一起民事案件庭審。區委政法委、區人大法工委等部門領導參與旁聽評議。

  該案系孫某與王營社區居委會財產損害賠償糾紛。2015年3月3日,原告孫某的土地被征收。原告認為被告王營社區居委會的征地行為無法可依,且造成其征用土地上的附著物毀損,故訴至法院要求被告賠禮道歉、賠償損失、恢復耕地。庭審中被告辯稱,其征地行為是根據省、市、區三級政府的批復按照程序執行的,被告已對原告所征土地上的附著物進行登記和公證,并將附著物和青苗補貼費用送至原告處,但原告拒收,要求被告為其辦理社會養老保險。整個庭審持續近2小時,法庭上程序緊湊、進程流暢;法庭下座無虛席、秩序井然。

  “以平民化的方式傳播司法,是司法公開的意義所在,也是人民法院應有的社會擔當。”該院黨組書記、院長陳富貴說,“敢于展現司法自信,才能贏得司法公信。”

  今年以來,該院堅持“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逐步實現由“要我公開”向“我要公開”轉變,在夯實立案公開、庭審公開、執行公開、聽證公開、文書公開和審務公開“六項公開”的基礎上,重點推進“三個面向”。一是面向當事人公開。聚焦當事人司法需求,完善線上線下訴訟服務中心、12368訴訟服務熱線、司法公開服務平臺,大力推進網上立案、預約立案、自助立案、巡回立案,為群眾提供“全透明、集約式、零距離、全方位”的訴訟服務。公開立案條件,明確登記立案范圍,對符合法律規定受案條件的,一律當場接收訴狀、予以登記;對于起訴材料不齊全的,發放《補正材料通知書》,一次性全面告知補正材料、補正期限及法律后果。二是面向社會公眾公開。在邀請公眾旁聽庭審的同時,通過網站、微信、微博、電子觸摸屏開展“全方位、零隱秘、無時差”進行庭審直播,讓社會公眾“聽得見、看得著”;貫徹落實裁判文書公開上網制度,出臺《裁判文書上網實施細則》,進一步規范文書上網的內容、流程和考評,上半年,該院裁判文書上網工作經驗在全市推廣;全面推行司法網絡拍賣工作,上半年共舉行網上司法拍賣、變賣57次,成交率62.9%,遠高于全省25%的平均水平,司法網拍工作經驗在全省推廣。三是面向人大政協公開。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編發“向您報告”特色亮點短信,報送情況專報,報告審判執行工作;認真研究代表審議意見,貫徹落實人大決議,及時辦理、答復代表委員的意見、建議和來信,建立督查督辦制度,做到件件有結果、事事有反饋;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監督,聘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擔任人民陪審員和公正司法監督員,組織代表委員旁聽庭審、見證執行,不斷深化代表委員對司法工作的監督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