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借貸案件數量驟增、P2P網絡借貸高速擴容、高息現象普遍……12日,江蘇省法院召開此次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江蘇全省法院審理民間借貸案件的基本情況。記者從會上了解到,目前不少公務員、教師加入專職放貸隊伍,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充當起借貸雙方的“資金掮客”。

  五年來全省法院共新收民間借貸案件超過50萬。民間借貸案件已經超過婚姻家庭案件,成為江蘇省民商事第一大案件類型。

  據統計,2010年以來,隨著民間借貸規模的不斷擴大,江蘇省民間借貸案件收結案數量均大幅攀升。與此同時,案件標的額呈現迅速增長。全省民間借貸案件平均每件標的額達48.05萬元,最高標的額達3億多元。民間借貸已不同于傳統的小額資金周轉,呈現出鮮明的經營性特征。

  江蘇省高院方面介紹,相較于傳統的自然人之間的因生活救急、幫困產生的借貸關系之外,民間借貸市場上還充斥著大量專司放貸的主體。信托公司、投資公司、咨詢公司、融資擔保公司等中介機構也紛紛介入民間借貸,形成風險程度高、監管體系薄弱的“影子銀行”系統。

  一些地方出現了專門從事放貸的職業群體,即所謂的“職業放貸人”和民間“食利”階層。有的地方還出現專為借貸雙方提供“搭橋”服務的職業中介組織,使流向分散、信息不透明的民間借貸行為趨于組織化、公開化。還有一些非法或涉黑背景的中介機構以非法集資等形式取得民間資金從事高利放貸,或以貸養貸,謀取不法利益。

  受高利誘惑,有的公務員、教師等人員參與到專職放貸中;有些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人員充當起借貸雙方的“資金掮客”,利用管理漏洞操縱信貸資金流入民間放貸以牟取利差。

  據了解,民間借貸中當事人約定利率超過法定利率最高限額的“高利貸”現象成為常態,有的“過橋”貸款利率超過100%。

  與此同時,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創新,眾籌、P2P網絡借貸等呈高速擴容態勢,但由于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制,引發較大的法律風險。P2P網絡借貸平臺資質良莠不齊,部分平臺經營管理不善,有的被不法分子利用,P2P跑路現象增多,引發大量連鎖訴訟。部分P2P以開展借貸業務為名實施涉嫌非法集資的行為。

  一些P2P網絡借貸平臺采用資金池模式,使借款人與投資人的部分資金在平臺賬戶中沉淀,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如南京秦淮法院受理因光大信投P2P平臺法定代表人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引發的借貸合同20余起。部分P2P平臺采用債權金額拆分轉讓方法向投資人銷售債權憑證,這種債權憑證在我國尚無法認定為證券,容易落入非法集資打擊的范圍。有的P2P平臺采用“龐氏騙局”模式,挪用投資人的資金,卷款跑路,侵害投資人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