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淮安訊: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呈逐漸增多的趨勢,今年上半年,淮安市淮陰區法院受理了21件,比去年同期上升10.23%。此類案件處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農民的切身利益、關系到農村穩定以及農村社會的和諧發展。該院針對此類案件的特殊性,采取四項措施妥善處理好承包合同糾紛案件:

一是普及農村法律宣傳,提高農民法制意識。該院充分發揮法制宣傳的前沿陣地作用,積極開展送法下鄉宣傳農業承包法律法規、為農民上法制課以及利用巡回法庭開庭到農家等形式,讓農民了解法律規定,自覺依法承包、依法維權。通過對典型案件的處理,達到“審理一案,教育一方”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

二是充分發揮調解功能,切實做到定紛止爭。為妥善處理好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達到案結事了的目的,該院充分發揮調解功能,進一步加大調解力度,多做說服教育疏導工作,尋求解決糾紛的最佳方案。加強與基層人民調解組織、政府農工部門的聯系,依靠黨政組織和民調組織,發揮他們對情況農村況熟悉、理解農村政策透徹的特點,讓他們參與協調,疏導調解、做好善后工作。實踐證明,通過基層人民調解組織等形式開展調解工作,對切實有效的解決農業承包合同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上半年,該院在基層調解組織的協助下調解結案4件。

三是及時快捷審理案件,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該院在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中,充分利用簡易程序簡便、快捷的特點,及時調查、取證,組織調解、開庭。充分注意案件的季節性,能調則調,調解不能的及時作出判決,確保不誤農時,對農民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四是加強組織交流學習,打造“亮點工程”。今年年初,該院將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列為民二庭工作的“亮點工程”,為了打造“亮點”,民二庭經常組織全庭法官討論審理該類案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情況、交流經驗,同時向審理此類案件先進的法院學習辦案技巧,并邀請大學教授做相關問題的專題報告,豐富法官理論知識,為更好地審理農業承包合同糾紛案件打下了較好的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