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口牽頭銀行信用卡糾紛法律問題研討會
作者:盧愛國 曹瀏 姜萍 發布時間:2015-07-30 瀏覽次數:1066
近三年來,鎮江市涉信用卡糾紛爆發式增長,引發關注--
推手是誰?怎么破?
據統計,目前我國平均每3人就持有一張信用卡,信用卡多了,引發的官司也越來越多,鎮江也不例外。7月24日上午,鎮江市專門召開銀行信用卡糾紛法律問題研討會,特邀省內金融法律專家、市委政法委和市金融辦領導、江蘇大學文法學院教授、京口法院院長及十多位資深法官、市律師協會知名律師等近80人與會。會議披露了大量熱點案例,與會者分析了深層次原因,就如何加強自律與監管、如何提升法律維權辦案水平進行了研討。
因銀行不及時通知,導致持卡人突然發現多年前欠款產生巨額滯納金;惡意透支不還,持卡人玩“人間蒸發”;信用卡促銷承諾不兌現;冒領、冒用信用卡產生不良信用記錄甚至引發姓名權糾紛……據透露,近三年來,鎮江“卡案”糾紛逐年大增,其中京口區就占到一半以上,丹陽占了近兩成。而今年上半年,京口法院受理案件數更達182件,是2014年全年的1.3倍。案例分析顯示,涉案持卡人年齡主要集中在25至45歲之間,占73.88%,年齡越大,糾紛率越小,45歲以上僅占26.12%。糾紛標的額普遍較少,10萬元以下的占58.64%,10萬元至20萬元占20.88%,20萬元以上占20.48%。
此次會議由市經濟法學研究會主辦,京口法院、中國銀行鎮江分行承辦。與會人士認為,“卡案”激增,相關持卡人、發卡銀行及特約商戶難辭其咎,現行法律法規的缺失與滯后也是原因之一。
首先,部分持卡人法律意識淡薄,常常將信用卡借與他人或疏于妥善保存POS機消費憑據等,不僅極易引發糾紛,且會造成舉證困難;部分持卡人誠信意識欠缺,對信用卡不良記錄不夠重視,不僅不按時還款,甚至出現“以卡養卡”、惡意套現等現象。
少數發卡銀行也是造成“卡案”的“間接推手”。目前各大銀行基本都取消了信用卡申辦擔保人制度,只要一個形式上的聯系人即可,為信用卡糾紛高發及案件執行困難埋下重大隱患;此外,重推銷、輕審核,有時候沒有嚴格審核申辦人的資信情況就發放信用卡,有些人手上有十幾張信用卡,授信額度遠遠超過其風險承受能力;持卡人透支后,由于銀行催收不及時,監控力度不夠,且出于訴訟經濟原則,銀行多在糾紛成批量后才委托律師起訴,往往導致透支款已經“利滾利”,增加了糾紛解決難度。
擁有POS機的特約商戶,有的核對簽名不夠仔細,導致持卡人的信用卡被他人輕易地盜刷,極少數無良商家對套現行為漠視甚至暗中配合;個別特約商戶的收銀員與偽卡集團勾結盜取持卡人磁條信息,提供給偽卡集團制造假卡……
目前,對信用卡的管理仍然執行1999年中國人民銀行頒布的《銀行卡業務管理辦法》,該辦法主要是一種行業規范,對發卡機構、特約商戶、監管要求及主體客體的法律責任以及支付和結算權利等法律規定方面并不夠明確,對于個人信用體系方面的法律規定也不健全,與日新月異的信用卡產業發展不相適應。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做好信用卡糾紛化解處置工作,單憑法院、銀行提升工作水平等還遠遠不夠,需要法律體系的完善、司法保障的完善、銀行風控的增強、信用意識的提升和媒體輿論的引導,形成合力,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