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情理法撐起未成年人保護之傘-記宜興法院少年庭涉少民事案件審判
作者:吳杏萍 杜蕓 錢富良 發布時間:2007-05-29 瀏覽次數:3643
隨著社會生活的變革,經濟的發展,婚姻家庭關系的穩固性下降,未成年人的生活狀況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件呈現上升趨勢,妥善處理涉少民事案件,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不僅是事關未來的大事,更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個重要環節。宜興法院自1999年6月把涉及未成年人撫養糾紛、監護權糾紛、姓名權糾紛以及涉及未成年人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統一扎口在少年庭審理,在無錫法院系統創造了獨到的涉少民事審判工作模式,已為350多個受傷的花朵撐起了一把把法律保護之傘。宜興法院少年庭的法官用真心、誠心、耐心詮釋了共青團中央、最高人民法院授予的“全國青少年權崗”榮譽的意義。
?D?D用足調解手段,在情字上下功夫,妥善處理涉少的家庭糾紛案件
由于姓名權糾紛、監護權糾紛、撫養糾紛發生在與未成年人關系密切的親人之間,而且大多發生在離異的夫妻之間,夫妻離異后便成了毫無利害關系的陌路人,有時候相互仇視,他們往往忽略了自己都是孩子最親的人,他們之間的“戰斗”是孩子最不愿意面對的痛。因此,不恰當的審判結果和審判方式都可能造成對未成年人的二度傷害,對此,少年庭把調解作為基本的辦案方式,把化解矛盾作為辦案的根本目的,在情和法兩個方面,最大限度地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
在處理這類糾紛中,少年庭的宗旨是無論以什么方式結案,都要達到化解矛盾,改善親情關系的辦案效果。在處理未成年人本人為原告,以他的父母為被告的糾紛案件當中,他們發現往往是未成年子女在父母離異后,產生逆反情緒,相互又缺乏溝通,以致隔閡日深,最終骨肉對簿公堂,對這些賭氣型的訴訟,他們在注重調解的同時,更注重從情感出發,從傳統的倫理道德出發,對雙方做好細致的說服教育工作,引導當事人檢查各自的不足,有時候,未成年人原告會表現出對父母的對抗情緒,以天然的債權人自居,趾高氣昂,對作為被告的父母毫不尊重,對此,他們對未成年人原告也作適當的批評,教育這些未成年人從體諒父母的苦衷出發,進行換位思考,從表面看,對未成年當事人的批評和維權相矛盾,而事實上,批評當事人的不足有利于改善他們的親情關系,為未成年人贏得了相對穩定和諧的家庭環境。從長遠角度出發,是最大的維權。
此類案件調解結案率始終在90%以上,其中相當一部分當事人經過調解后撤訴,只有5%左右的案件要進入強制執行程序。
?D?D用足訴訟手段,在法字上找靠山,公正高效處理涉少人身損害賠償案件
近年來,交通事故、醫療事故、校園意外傷害造成未成年人死傷的人身損害賠償案件有增多的趨勢,在處理這類糾紛中,他們立足堅決維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立場,把公正高效作為辦案的價值目標。
在涉少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往往因為賠償的計算年限長,賠償的標的額大,有賠償義務一方的當事人面對巨額索賠有推諉拖延的心理,對此,他們在訴訟中,十分注意用足訴訟手段,堅持特案特辦,有財產可以保全的予以保全,情況緊急的,在立案前進行訴前保全,有的邊立案邊保全,對那些正在治療中、起訴條件尚不成熟、而治療費用沒有著落的,他們采取先予執行手段,確保賠償到位。如9歲女童小青訴武進坊前鋼絲廠及邵某人身損害賠償案件。小青的父親年輕時因家境貧寒,無力娶妻,人到中年才與一外地女子同居,生下小青后不久,該外地女子就狠心拋棄了她離家出走,從此父女倆相依為命。然而偏偏禍不單行,一天,小青在上學途中,與邵某駕駛的武進坊前鋼絲廠的貨車在一村道上相遇,車輪無情碾過了孩子的雙腿,眼睜睜看著醫生把女兒的左腿截離了身體,小青的父親欲哭無淚,他要保住女兒雖已五處骨折,但有一線希望的右腿,然而,對醫院的巨額催款,他又無能為力。鎮司法辦公室的同志把他同到了宜興法院少年庭。面對沒有具體賠償數額的訴狀,少年庭的法官二話沒講,先受理,后中止。受理當天他們就與交警部門聯系,取得了他們的配合,很快就找到了肇事者,針對肇事者的怕、推、懶的心理,他們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明之以法,和肇事方講清讓孩子得到及時的治療不僅出于法律和道義,而且對減少他們日后的損失也同樣有利的道理,要求他們積極協助治療,通過說服教育,肇事方同意先交5萬元錢用于孩子的治療。小青累計住院二個多月,三次接受手術,右腿基本保住了,而這一切依靠的就是那5萬元救命錢。最后,案件通過調解順利了結,肇事方一次性支付賠償款20萬元,并當庭作了兌付。案件審結后,少年庭法官還登門看望了這對父女,他們的臉上出現了難得的笑容。從這對父女的目光里,他們看到的是感激、信賴。在他們處理的此類案件中,他們追求的是案件審結,賠償款付清,無需進入執行程序,讓未成年人遠離贏了官司拿不到錢的尷尬,讓當事人相信法律是他們最堅強的后盾。
?D?D用足審判資源,在理字上求延伸,提高全社會的維權意識
要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撐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天空,其根本在于提高全民的維權意識,改變人們固有的落后觀念,以忠孝為主的傳統道德,往往把子女當作父母的附庸,甚至私人財產,在這樣的文化背景和人格價值觀念下講維權顯然阻礙重重。因此,宜興法院少年庭充分利用審判中積累的豐富案例,以社會公眾為對象,明法辨理,廣泛宣傳維權的重要意義,構筑了多層次、全方位的維權宣講平臺。
1999年6月,該院向轄區內社會公眾公布了“青少年司法維權熱線電話”,接受社會各界有關青少年維權的咨詢,及時解答他們的問題,并建立了臺帳,他們還利用“六一”兒童節、“三八”婦女節等重要節日,走上街頭,作維權方面的專題宣傳,向公眾提供法律咨詢,負責審理此類案件的法官還深入校園,向在校的青少年宣傳維權知識和民事法律法規。并充分發揮審判職能的延伸作用。一次法律咨詢活動中,少年庭的法官聽到了一位母親的傾訴,她的兒子好不容易才考上了重點中學到城里來讀書,不料,兒子迷上了上網,成天不思學業,一有空就泡在網吧,結果成績直線下滑,望子成龍的母親只好租了房子來盯住兒子,可哪里管用。心情同樣學生的少年庭法官回來后就青少年上網情況作了調研,并形成了調研報告,引起了宜興市委領導和關工委的重視,經進一步調研,市里就網吧經營出臺了相關制度,如規定了經營的網吧一律零點斷線,有效遏制了青少年上網吧的現象。
另外,他們對影響大、有典型代表意義的損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案件,他們通過組織旁聽和電視臺合作錄拍庭審直擊節目,利用報紙、電臺以案釋法,增強全社會的維權意識。在辦理案件中,如發現有故意損害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單位或個人,及時向有關部門發出處理有關當事人的司法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