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車改裝引火燒身
作者:龔思紅 發布時間:2007-05-25 瀏覽次數:1709
本網徐州訊:曾經,使自己成為私車一族對大多數人來講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而隨著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現在這個夢想已經逐步變成現實。一部分經濟條件優越的人士購車首選的是新車,而那些經濟條件一般又想圓私車夢的人們則會對二手車情有獨鐘,舊車改裝市場也頗呈火爆之勢,畢竟花少量的錢得到更多的享受是人們通常的心態。也正是看準了這一點,一些利欲熏心的舊車改裝業主投機鉆營,坑蒙拐騙,由二手車改裝引發的紛爭便陡然蔓生。
火情突現
失火車主叫李躍,這幾年靠經銷油漆掙了一些錢。為了擴大經營,裝點門面,更為了圓自己成為私車一族的夙愿,2006年春節剛過,李老板便決定買車。想到買新車要花幾十萬元又有點舍不得,經多方打聽,得知黃延有一輛二手現代2.0轎車要出手,便通過朋友介紹與黃延進行洽談,雙方約定以30000元的價格成交。買車要辦過戶,在付款前李躍提出了這個要求。黃延卻大大咧咧地說:“我這車買了好幾年,一直沒辦過戶手續,你要是想辦的話,我可以出面幫你辦,但是過戶費、手續費以及請客送禮的費用要由你自己出,這筆錢少說也要好幾千,辦不辦,你自己拿主意。”李躍一想也是,花這冤枉錢干什么,不如用來做生意,便打消了辦理過戶手續的想法,為防止對方反悔,雙方還簽訂了一份協議,言明“車款一次性付清,車輛歸李躍所有。”之后,李躍把購車款交給黃延將車開走。
買車后李躍著實興奮了好一陣子,一有空就開車與朋友出去兜風,可謂過足了車癮。一日,朋友對他說:你這車外觀看起來很漂亮,就是內部配置太差了,應該改進一下。朋友說的有理,正在興奮頭的李躍很快就將車開到佳美轎車配件部購買汽車空調,經理張亮熱情地為李躍配備了價值3000元的空調泵、空調泵支架、空調管,并將李躍帶至新馳汽車空調安裝部安裝。當天下午4時許,李躍到空調安裝部提車付款。誰知,禍從天降,當晚10時許,李躍駕車接人途中,汽車突然著火,且火勢迅猛,無法控制,李躍急忙撥打“119”報警,于是便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消防車全力施救,終將大火撲滅,但遺憾的是現代轎車被燒得面目全非。
火警尋蹤
正常行駛的汽車怎么會突然起火呢?帶著這個疑問,消防警察對事故車輛進行了仔細的查勘。
辛辛苦苦攢錢買的車開了沒幾天就被燒毀了,讓李躍平生幾多煩惱,本以為有了兩級公安機關的火災原因認定書,事故賠償會得到圓滿地解決,但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李躍萬萬沒有想到。
在事故處理過程中,新馳汽車空調安裝部稱起火原因是空調泵的質量問題,與安裝部沒有任何關系,安裝部不應承擔賠償責任。而佳美轎車配件部的意見更明確,經理張亮稱:當時新馳汽車空調安裝部安裝完空調泵后,李躍是試車后才開走的,自己開車出了問題,怎么能叫配件部承擔責任呢?公安干警組織三方當事人進行了多次調處,但兩業主百般推諉,拒絕承擔絲毫賠償責任。
怒上公堂
2006年8月,李躍一紙訴狀將佳美轎車配件部及新馳汽車空調安裝部一并告到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法院,要求兩被告賠償損失人民幣35000元。被告佳美轎車配件部辯稱:李躍買車未辦理過戶手續,非車輛的合法所有人,其主張的是非法利益,不應予以保護;該車安裝空調泵后是當場經過測試的,說明產品質量沒有問題,雖然幾小時后出現火災,但與空調泵沒有必然的聯系。被告新馳汽車空調安裝部辯稱:火災原因經公安機關鑒定是空調泵線圈短路引起電源起火,與安裝部無關,請求駁回原告對安裝部的起訴。庭審中,法院要求佳美轎車配件部對其出售的空調泵出示合格證明,但佳美轎車配件部未能提供。
徐州市泉山區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車輛作為動產并無法律明文規定必須以登記過戶作為交付,應按照民法通則和合同法的規定,以轉移占有為交付。買賣雙方意思表示真實,雖未辦理登記過戶手續,但不影響買賣合同的效力。連環購車未辦理過戶手續違反行政法規的,應受行政法規規定的調整。因而,發生事故后致害人應當向車輛的實際支配者承擔損害賠償責任。佳美轎車配件部在庭審過程中未能提供所售空調泵的《產品合格證》和《產品質量保證書》,不能證明其出售的空調泵為合格產品,故應承擔賠償責任。被告新馳汽車空調安裝部僅負責安裝,在此次事故中沒有過錯,因而不應承擔責任。2006年12月,該院作出一審判決,判令佳美轎車配件部賠償李躍經濟損失人民幣33000元,駁回李躍對新馳汽車空調安裝部的訴訟請求。佳美轎車配件部不服判決,提起上訴。2007年4月,徐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作出了駁回上訴、維持原判的終審判決。
法官點評:
現代工業的產生和發展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伴隨現代工業進步所產生的產品致人損害事件層出不窮。這種狀況迫使立法者不得不采取各種手段去協調產品制造者、銷售者與產品受害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以求得在推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彌補人們因有缺陷產品受到的財產、人身損害。這些努力直接促成了現代產品責任的產生。
當前,產品致人損害大多是由于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沒有按照國家規定的質量標準進行制造或銷售所致。產品制造者、銷售者在向產品消費者承擔賠償責任的同時,國家有關部門行政機關仍有權依法追究缺陷產品制造者、銷售者的行政責任。但是,這種行政責任與產品責任在產生原因和性質上完全不同。產品責任制度的根本目的在于賦予消費者以索賠權,它所確立的是產品制造者、消費者與產品消費者之間的賠償關系,借此實現對產品受害者的直接特殊保護。《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二十二條規定:“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的,產品制造者、銷售者應當依法承擔民事責任。”
產品責任是基于特殊侵權行為而產生的民事賠償責任。這種特殊性不僅僅表現為產品制造者、銷售者要承擔較高程度的賠償責任如嚴格責任或無過錯推定責任,而且在侵權行為表現方式和因果關系等方面亦有表現。依照《民法通則》,承擔產品責任的客觀條件有三個: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或人身損害;產品質量不合格與損害后果之間有因果關系。本案正是基于這三個客觀條件作出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