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夜話:不羨王安石
作者:朱聯明 發布時間:2007-05-23 瀏覽次數:2977
居官之大與為文翹楚兩相兼得者,歷古莫及王臨川。
王安石,北宋神宗時宰相,力舉新政,圖存變法;其博才多識、學貫古今,位列唐宋八大家,故爾青史留名,堪稱千秋一杰。
王安石才學一等,智慧過人,處世端正。在政治、經濟、學問、文學、思想等領域均有涉略且多有建樹。這種百科全書式的人物為史所不多見,有點類似于19世紀西方的伏爾泰,只是他的橫空出世又早其八百年。他的獨特人生幾乎就是陳子昂登臺長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寫照。
王安石是政治人物,一代重臣和名相,在積貧積弱的北宋鼓吹改革,推行新法,在風云際會間指點大宋江山,何等快意!這場變革盡管遭到保守派的竭力反對和頑固阻撓而最終落敗,但是它的意義涉深涉遠。它掀起的改革波瀾甚至浸淫了整個世界,它燎起的焰火灼燙了每個有志于革新者的思想。列寧的目光關注過中國11世紀的這場政治變革并給予高度的評價,后來的史學家們更認為,這場封建王權下的自發變革如果成功了,當今中國將是世界諸國中最強大、最發達的國家。因為它的始作俑比西方資產階級革命和日本的明治維新領先了數百年。作為政治家的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中無人能比,歐陽修、蘇東坡雖也曾入仕為官,但在政治舞臺上的權衡輕重卻相去甚遠,蘇東坡則直接淪陷于這場變革所帶來的動蕩生活。論及改革,人們甚至將共和國的總理朱?F基喻比為當今的王安石。
王安石是文學大家。唐宋八大家的提法雖顯籠統,但對王安石而言,也決非時代的抬舉。至少歐陽修是十分地推崇他,連他的政治對手司馬光也從未看輕他的文章。《答司馬諫議書》政治色彩雖然濃厚,仍不失臨川先生的簡潔明快,有理有節。《泊船瓜洲》中那句“春風又綠江南岸”更是傳頌千古。可單論文學成就,王安石應不及蘇東坡。
說到為人,這位人稱“拗相公”的宰相辦事果敢,進退有制,一生豁達大度,顧全大局,既不貪戀官位,亦不貪戀金錢美色,生活儉樸,作風正派,當今的共產黨人恐怕有的尚不及他,他的政治對手對其人品也敬重有加。
我敬佩王安石。
但我絲毫沒有羨慕之意,我嘆他生不逢時。
列強環侍的北宋,至神宗時已積重難返。對外要向夏、金、遼割地捐金,對內要供養龐大的皇族和臃腫不堪的臣僚官吏,宋王朝已頻臨積貧積弱、危機四伏的境地。神宗皇帝也許思察已久,也似乎想有一番作為,圖求改變現狀,力保大宋江山,他要重用那些倡導變法的人士除弊興利,鞏固政權。
也似乎王安石生逢其時,他被神宗看中,委以重任。這個骨子里泛濫理想主義的飽學之士也察見了北宋王朝虛弱的脈象,開始在皇帝的庇佑下推行新法。于是我們看到了變法社會的動蕩、人事的沉浮和生活的騷亂,看到了封建王權政治的腐朽和病入膏肓,看到了沒落社會積疾的頑固和變法的舉步維艱。歸根結底,王安石也罷,神宗也罷,新政沒有也不可能有與其契合的保障機制來徹底推行,變法注定失敗,猶如不健康的孕婦必然流產或自然生下怪胎一般。
也許王安石會感戴神宗的知遇之恩,但我確實為王安石捏了一把汗。有皇帝支持的變法尚且行不通,你王安石在積疾如磐的社會又能怎樣?只因顧及皇帝的臉面、日月可鑒的老臣忠心和無可挑剔的操守,王安石終未成為變法失敗的殉葬品,否則,變法落空后等待他的將是血腥的斷頭臺了。
因此我并不羨慕王安石,我甚至于生出無奈下的同情。
說來也怪。縱觀歷史,皇帝可以為所欲為,可以卑鄙無恥,可以荒淫無度,可以兇殘暴戾,可以將人的魔性發揮得無以復加,可以將人間淪為地獄,比如秦始皇,比如隋煬帝。可一旦想做個好皇帝,反如登天之難,比如宋神宗,比如光緒帝。其實有所作為必有違祖制,觸及宗法,動了皇族的“奶酪”,你挑戰的將是千年王權,面對的將是宗法的銅墻鐵壁,即便皇帝也為其舍棄,成為真正的孤家寡人。這就是封建王權的本質。
神宗受制而偃旗息鼓,王宰相也只能郁郁而終。命運雖未將其淪為變法的殉葬品,但在某種意義上也成了挑戰既往勢力的試金石??一種不能己握、注定失敗的宿命。沒有流血的變革無由徹底和成敗,這是變革的本質。
如此,叫人如何羨慕?況且在推行變法的過程中,出現了太多的問題。比如新法設置的合理性問題,比如王安石所倚重的主張變法的臣僚官吏,他們作為推行新法的各類人馬,一定是良莠不齊,有的就直是史書鑿定的奸佞小人。變法因此帶來社會動蕩,也因此帶來了蘇東坡的飄搖沉浮、顛沛流離、幾起幾落。因為蘇東坡未將變法新政常掛嘴邊,也因為他的誠實審慎和貼近下層民眾,蘇東坡注定成為那個時代、那場變革的見證人和晴雨表。
真的無由羨慕,盡管我由衷敬重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中,我最喜愛蘇學士,由衷地貼近和敬仰,合意,投緣,有太多的理由。才高八斗還在其次,我最欣賞
因而我更羨慕蘇東坡,在他表達不同政見和歷經不濟時,偉大的政治改革家、敦厚的“拗相公”王安石概未予以陰謀報復、哪怕半點的個人嫌怨苛責。沒有,從來沒有。這就是文人與政客的區別,這就是真正文人的錚錚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