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鉤沉 “鴉片煙毒”案曾居南京刑案之首
作者:徐高純 發布時間:2007-05-16 瀏覽次數:3049
刑事審判歷來是審判活動的首要內容,封建社會中,統治階級以嚴刑酷法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如,清同治9年(1870年)7月,南京發生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大案,總督被刺身亡,震驚朝野。刺客被判以謀反叛道罪,凌遲處死,并摘心致祭該督。刺客在南京小營被處死,監斬官是馬新貽之弟,他特制了利刀、鐵鉤,命劊子手以鐵鉤將刺客肉鉤下割碎,行刑達6小時之久,才剖腹挖心。刺客之子被閹割后,發配黑龍江為奴。
江寧地方審判廳成立后,依《大清新刑律》審理刑事案件,其刑罰雖有死刑,但廢除了梟首、閹割、戮尸、刺字等酷刑。
民國時期,江寧地方法院及首都地方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中,鴉片煙毒案件始終居于首位。例如,民國3年至12年,江寧地方審判廳總共審結刑事案件9337件,其中鴉片煙毒案占32%;民國22年結案6383件,鴉片煙毒案占64%,其中又以吸鴉片者為多,攜帶販運者次之。當時南京沒有建立戒煙機構,煙案再犯者很多。以江寧縣所屬的上新河為例,開燈吸食者占戶主40%以上,30歲的吸者占60%,煙館遍及各處。民國23年(1934年),根據民國政府《嚴禁烈性毒品條例》及南京市《肅清煙毒實施辦法》,江寧地方法院判決運輸海洛因犯余榮生、販賣海洛因犯周子珍被判處死刑。
盜竊、搶劫案件的數量僅次于煙毒案。盜竊案中,以扒手最多,江寧地方法院分析其原因所在:“首都大小車站及輪埠多,行旅繁,便于扒竊。”搶劫案則以搶劫米店為多,搶劫時間均在下午7時或8時許,此時米店已關門盤點,作案者少則二三人,多則四五人,先入者偽作兌換銀洋狀,隨即拿出手槍,取其銀錢而去。
排在第三位的,是妨害婚姻家庭案件。
新中國成立后,南京各級人民法院依法審理了大量的刑事案件,為鞏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作出了貢獻。“文革”期間,南京兩級人民法院受到沖擊并陷于癱瘓,刑事審判中出現了冤、假、錯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全市法院成立刑事復查機構,逐步平反糾正了過去遺留的冤、假、錯案。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全市的刑事審判積極投入“嚴打”斗爭,為經濟建設發揮了有力的保駕護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