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南京訊:建設和諧發展的新農村,法治是保障。南京市浦口區人民法院派出的3個人民法庭充分發揮“司法支農”的“前沿”優勢,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司法服務和保障。他們就這樣創造和諧。

去年4月,浦口區永寧鎮的鄭德榮、鄭德才兩堂兄弟為爭奪一塊15畝地的承包權鬧得不可開交,最后訴到了浦口法院永寧法庭。承辦法官在查明事實的基礎上組織調解,但由于雙方積怨太深,法庭調解無果。按照法律規定,如果調解不成就應當及時下判。但承辦法官想的是,如果判決,必然會有一方不服上訴,可農時不等人,秋苗已長到一尺多高,再不栽種就要誤了一季收成。于是,承辦法官多次上門做調解工作,真情相見教育感動了原、被告,雙方達成了一致,和睦如初。

在南京浦口法院的3個基層人民法庭,類似這樣把化解矛盾做為辦案最高目標的案例還有許多。去年,該院所屬的永寧、橋林、江浦3個人民法庭共受理涉農糾紛近2000起,調解結案60%以上,大多數的矛盾糾紛經法官做工作后恢復了原來的關系。

在南京浦口法院的3個基層人民法庭,類似這樣把化解矛盾做為辦案最高目標的案例還有許多。去年,該院所屬的永寧、橋林、江浦3個人民法庭共受理涉農糾紛近2000起,調解結案60%以上,大多數的矛盾糾紛經法官做工作后恢復了原來的關系。

送法下鄉 使涉農侵權糾紛降下來

村民王某聽信某種子公司的宣傳,購買了該公司玉米種子。辛勤勞作了一季,不料玉米幼苗長成后卻結不了果實。王某憤怒了,但又不知道如何為自己的損失討個說法。是橋林法庭的法官在下鄉調研中得知情況后指導他依法維了權。

談起幾年前發生的這起假種子案,王某對橋林法庭的法官還感激不已。而正是這起案件,促使該法庭啟動了“送法下鄉”工程。據該法庭庭長成子忠介紹,該法庭作了一個調研分析,該法庭每年受理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以及各類涉農侵權糾紛案近200件,農民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但同時,由于許多農民不懂法,證據意識淡薄,使維權之旅艱難。該法庭在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啟動了“送法下鄉”工程。該工程主要包括四項內容:成立農民維權合議庭,專門負責審理涉農侵權糾紛案件;編印法律知識宣傳手冊,該手冊包括訴訟的基本程序、在民事訴訟中的舉證事項、合同訂立與履行中應注意的事項、常見的合同欺詐情形等,并將宣傳手冊發放到村民手中;針對轄區內受案的特點,把每年的三月定為“農民維權月”,圍繞農民兄弟涉法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集中開展法律知識的宣傳;三年來,該合議庭開展送法下鄉活動40余場次,接待農民咨詢3000余人次,發放各種宣傳資料上萬份,審理各類涉農侵權案件近500件,挽回經濟損失100余萬元。去年,該法庭轄區內未發生一起坑農、害農的假種子、假農藥等侵權糾紛案件。

暢通渠道 讓訴訟便捷、高效、成本低

去年的一天,一位骨瘦如柴的中年人來到永寧法庭,要求法官為他做主,要回救命錢。法官與他交談后了解到,這位名叫周榮祥的人是位晚期癌癥患者,幾年前,他通過債權轉讓,得到了吉海磚瓦公司的三萬塊紅磚的取貨單。因為看病治療,所以他急需討要此筆磚款。可接待法官仔細審查這張提貨單時,發現提貨日期早已超過二年。如果訴訟解決不僅時間長,而且很有可能因為訴訟時效問題得不到法律的支持。為了幫助他盡快要回錢治病,承辦法官立即放下手頭工作,與他一道趕到吉海磚瓦公司做訴訟外調解工作,法官的析理與誠懇最終起到了作用,不幾日,三萬塊紅磚價款一文不少的通過法庭送到了周榮祥的手中。

這起案件僅是永寧法庭司法為民、便捷訴訟的一例。該庭認為,人民法庭構建和諧社會,重要的一條就是暢通訴訟渠道,讓群眾的訴權能夠得到充分保護。為此,他們提出打造一條讓群眾訴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司法救濟渠道。去年,他們在落實網上立案、電子簽章、就地交費、預約立案和對殘疾老人上門立案等便民措施的基礎上,又專門作出規定,凡贍養糾紛、相鄰糾紛一般實行巡回審判,開庭場所定在當事人住所地,并在轄區的湯泉鎮、星甸鎮設立了兩個固定巡回審判點。去年,共巡回辦案20余場次。

針對人民法庭受理的案件中有部分是事實清楚、權利義務關系明確、爭議不大的案件,他們在不違反《民事訴訟法》的前提下,推行“速裁程序”和“小額程序”。如對過去以郵寄為主的送達方式,代之以電話方式或直接送達;在征詢當事人自愿放棄答辯期的基礎上,立即開庭,盡快審判;通過電話等方式與雙方當事人不斷溝通,在事實沒有爭議的情況下,盡快主持雙方調解等,提高了審判效率,得到市中院的充分肯定。去年7月,該庭接連受理了電信合同糾紛70多件,承辦法官適用“速裁程序”以及“小額程序”,10天內即將這些案件全部審結,其中調解撤訴率達92.8%,自動履行率達52%

構建網絡 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庭外

解決矛盾糾紛是一項系統工程。浦口法院各法庭主動延伸審判職能,將訴訟調解與人民調解有機結合,構建以人民法庭為中心,各鄉鎮人民調解中心和村、社區的人民調解委員會為支點,民調人員為骨干的“訴調一體化網絡”,擰成一股繩,同唱協作曲,把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

以江浦法庭為例,該庭制定了《關于參與地方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積極構建大調解格局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由鄉鎮、社區、企業民調員和群眾骨干等50多人組成的縱向到位、橫向到邊的民調網絡,協助法庭調解各類矛盾糾紛。為提高民調員的調解能力,該法庭定期組織召開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聯席會議以及基層人民調解員座談會,及時通報一個地區或階段較為突出的矛盾糾紛,超前制定調解措施和工作方案,增強工作的預見性。同時通過了解基層調解工作開展的情況和典型案例,提出指導意見。去年,該法庭民調網共排查調處糾紛108件,調處率達100%,調處成功率達80%以上,有效地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了社會矛盾。

妥善處理群體性糾紛、突發事件,化解社會矛盾,是對人民法庭的嚴峻考驗。江浦法庭通過建立群體性糾紛協調處理網絡和聯動調解網絡,創設了“三個結合”機制即:直接調處與分流調處相結合;歸口調處與聯動調處相結合;屬地調處與聯合調處相結合,有效化解了矛盾糾紛,近幾年沒有發生一起因處置不當而引發不安定因素的情況,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