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開海以來,江蘇省連云港市贛榆區人民法院海頭人民法庭的法官們就一直沒閑著,輪流駐點在當地電商產業園、京東冷鏈物流園的幾個“法庭e站”,一邊網上解紛,一邊就地普法。

不久前,貴州省遵義市的胡某從連云港市某水產公司購買了一批蝦苗,雙方通過在線交易的方式敲定了一筆1萬元的蝦苗訂單。

但是蝦苗在投入胡某蝦塘后的第二天便出現大面積死亡。蝦苗為什么都死了?胡某堅稱是蝦苗本身的質量問題,而水產公司則強調蝦苗在發貨前是健康的,問題可能出在后續的養殖管理上。雙方爭執不下,胡某遂將某水產公司告上法庭。

因為其中一方當事人遠在貴州,為了方便當事人,法官采用了網上開庭的方式。庭審中,蝦苗的死因成了雙方爭執的焦點。

“你的蝦苗有問題,我收到貨后就死了。”

“你怎么證明是我的蝦苗有問題?在我這還是好好的。”

“不承認是吧?不承認咱就鑒定,有辦法查清楚。”

司法鑒定可以解決問題,但是蝦苗價值1萬元,鑒定費就要大幾千元,一是費用高昂,二是等待時間漫長,對雙方來說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胡某可能錯過最佳的育苗時間,水產公司的正常經營和本地的電商信譽也會受到影響。

面對這樣的僵局,法官楊飛想到了“鄉土專家”。贛榆區海頭鎮漁業協會的專家們,不僅有遠近聞名的養殖大戶,也有育苗能手,聽聽他們的意見或許能指明方向。

第二次開庭,楊飛在“法庭e站”的電腦上展示了胡某提供的蝦苗視頻。

漁業協會的會長看著視頻直搖頭:“蝦苗明顯偏小,沒到出售的時候,不適合長途運輸。”

“運輸設備太簡陋,水溫和溶解氧都沒控制好。”村里頗有威望的育苗能手指著視頻中的打包現場說。

面對這些“鄉土專家”的分析,水產公司的代表臉上也是紅一陣白一陣,不得不承認蝦苗質量及運輸過程中確實存在問題。此時,問題明確了,但雙方對賠償金額還有爭議。

楊飛見狀,決定聯合鄉鎮、司法所、“鄉土專家”等多方力量,共同促成雙方的和解。

“小胡,你看,被告他們畢竟也提供了一些設備,對于賠償金額,你也退一步。我加了你微信,你看后續育苗有啥問題,我們也可以給你提供技術支持。”話語間,村里的育苗能手已經加上了胡某的微信。

在視頻端出庭應訴的胡某連連點頭:“反正這些設備還能繼續育苗,既然楊法官說了,咱也不能為這點錢再耽誤時間。日后有問題還得請咱鎮上的專家幫忙呢!”

在海頭法庭的主持下,雙方達成和解協議。水產公司同意給付原告5000元賠償,當即轉賬。隨著一聲支付寶的到賬提醒,這場跨越千里的糾紛終于畫上了句號。

為充分發揮人民法庭矛盾糾紛化解前沿作用,海頭法庭積極融入黨委主導的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會同派出所、鎮村組織、漁業協會、電商協會等部門行業,借鑒當地的優秀傳統文化,引入人民的智慧,吸納鎮村干部、人大代表、船老大等社會力量參與糾紛化解。

2023年以來,法庭邀請“鄉土專家”、人大代表等參與化解疑難復雜案件77件。

案子是結了,可是海頭法庭的法官們卻在辦案過程中發現了問題。

虛假宣傳、職業打假、交易價格約定不明、缺少行業規范,這些問題逐漸顯現,很容易引發各類矛盾糾紛。案子多了難免造成涉漁電商企業商戶“贏了官司,輸了市場”。

趁著最近許多船只回港補給,海頭法庭聯合電商協會、漁業協會、市場監管部門等召開服務電商聯席會,將會議現場搬到了準備出海作業的漁船上。

“法官,你們來得可真是時候,我們這一上船出海啥事兒都撂下了,這村頭船老大還欠我貨款呢,您幫瞅下,俺倆這樣約定的利息行不……”“聽說你們能來船上開庭,這個咋約呀?”漁民們樸素的話語中滿是對海頭法庭司法服務的期待。

在海頭,只要有法官的地方,類似的提問、咨詢總能聽到,而海頭法庭的司法服務,也從未缺席。

早在2015年,海頭法庭就針對漁民出海時間長的實際情況,推出“船上開庭”,后續又創新推出“休漁期開庭”“假日開庭”“電商法庭”等一系列便民機制。2023年以來,海頭法庭聯動化解涉漁糾紛182件,開展普法宣傳、糾紛排查化解75場次。